孫文輝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第六十六中學)
初中一元二次方程教學策略研究分析
孫文輝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第六十六中學)
一元二次方程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中考的考點之一,它比學生學習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難度更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講解相關的知識,然而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根據教學難度的提高,而做出適當的調整,導致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始終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簡要地分析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
初中數學;一元二次方程;教學策略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九年級的內容,初中生在剛剛進入初一的時候就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因此,方程的學習對于初中生而言并不十分陌生,但是與過去學習的方程相比一元二次方程的未知數求解次數是兩次,與過去只需要求解一次未知數比,學生學習的難度在無形中加大了,而且方程的解也不唯一。一元二次方程的這些特點,加大了教師的教學難度,也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對其產生了畏懼心理。因此,針對一元二次方程,采取有效的措施教學,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
1.學生容易混淆一些公式定理,不能活學活用
一元二次的解法有“直接開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等,初中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面對不同的題型,如果在讀題的時候不夠仔細,十分容易將題型弄混,最后在解題時得出錯誤的結論。而且不同于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只有一個解,一元二次方程往往是有兩個解的,有些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可能已經將教師講解的知識都理解了,但是到了實際做題的時候,因為粗心大意,學生可能會只寫一個解,將另一個解漏寫,在解題的時候,不能將自己學習的知識靈活地運用。
2.教師的教學方法死板僵硬
進入初三以后,教師的教學任務較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也增多了。教師在教學時需要以較快的速度完成教學。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不可能深入實際去關心班上學生是不是都掌握了教師講解的知識。一元二次方程有較多的公式和定理,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會更加注重學生是否將公式定理記熟,在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時也較多地采用題海戰術,教學方法死板僵硬,使得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興趣低下。
1.打好基礎
空中不可能有樓閣產生,樓閣的建立必須要有地基做基礎,同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定的學習基礎,不能理解教師講解的知識,那么即使教師在教學時采用再好的教學方法也毫無意義,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必須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只有學生的基礎打好了,才能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它也并不是天書,教師在教學時要學會運用方法,幫助學生打基礎。比如說在教學之前,將學生之前學習過的一元一次和二元一次方程組找出來,將幾種不同的方程進行對比,讓學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特點,在學習的時候,有針對性地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當讓學生充分地理解幾種解法的特點,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比如說在學習公式法解題時,讓他們掌握ax2+bx+c=0(a≠0)的根,最后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情況,為他們的學習打好基礎。
2.講清問題
學生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為的就是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講清問題,讓學生對于各種解題的方法明白透徹。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卻經常將問題講得含糊不清,有時候教師覺得一些問題太過簡單,在教學時,只進行大致的講解,然而一些在教師看來十分簡單的問題,也許對于學生來說,就不簡單了。
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必須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有哪些不懂的問題,在講解的時候將學生不懂的問題講清楚。還是ax2+bx+c=0(a≠0)為例,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明白在三種不同的情況下即b2-4ac>0時,有幾個根;當b2-4ac<0時,有幾個根;當b2-4ac=0時,有幾個根,教師在講解時,將問題講清楚了,解決了學生的疑惑,就是最好的教學策略。
3.立足實際
數學的學習就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為實際問題服務的。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幫助人們講解較大的生活應用問題,教師在學生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技法之后,可以設置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讓班上的學生求解,提升他們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例如,這樣的一個問題,一塊長方形菜地的面積是150平方米,如果它的長減少5米,那么它就成為正方形菜地,求這個長方形菜地的長和寬。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肯定不可能去實際的測量,但是利用學生學習的知識就可以順利地求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學會立足實際,講解一元二次方程。
總之,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生學習數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立足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掌握好一些較為重要的知識,這樣在考試時學生也不至于因為沒有把握好重點丟分。當然,教師在教學時也必須要教會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知識加以記憶,這樣知識“活”了,才能真正地使學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