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九云
(河北省新樂市協神學校 河北新樂 050700)
小學思想品德課應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馬九云
(河北省新樂市協神學校 河北新樂 050700)
探討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對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性有重要意義。小學思品課中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明理法、陶冶法、感染法、示范法。
小學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
小學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典型的育人課程,是對學生實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課教學中,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課教師應該思考也應解決好的重要問題。教育部新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是指導思品學科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就現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來說,則尚存在欠缺。 如果能在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會對小學生的道德能力發展更具有指導意義。因此,探討小學思品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對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性,確是當務之急。
現在筆者就小學思品課教學中五種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索。
小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是以他們的道德認識為基礎的。所謂明理法,就是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認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現象,使他們形成正確的是非觀、美丑觀和榮辱觀,從而培養他們的良好心理品質,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無瑕的,教師在思品教學過程中,著重點在于通過課程的教學來塑造孩子美好的心靈,培養健康的心理。小學階段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禮”教育中,有位老師從《中華成語故事》的錄像帶中挑選《曾子殺豬》的片段在課堂上播放,而后讓學生討論有關“誠信”方面的話題。這樣,學生對《講信用》一課中對做人要“一諾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與人之間,,國家國家之間如果不講誠信會有怎樣的后果。 可見,在小學思品課教學中,通過明理方法進行教學,在提高小學生道德認識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
和諧、愉悅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如建設良好的創優良的校風、設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學生的身心于潛移默化中得到陶冶情操。
為了培養學生開朗的性情,陶冶他們的情操,小學教師在思品課教學中應該設法陶冶學生的心靈。一位教師在上課時,先組織學生看了一個小品,內容是某同學因一點小事而生氣,然后讓大家討論:生氣好不好?為什么?使大家認識到生氣對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沒有好處,經常生氣不但容得病,而且還會影響到與別人的關系老師長、同學都不喜歡好生氣的人。在課堂教學之余,老師積極進行良好班集體的建設,經常組織“班級的評寬容、大度、不斤斤計較等方面有進步的同學,就能得到一個相應的榮譽稱號,并且他的名字還要被寫上班級之榜。這樣,就在班級營造起了一種和睦相處、團結互愛、積極向上的氛圍。久而久之,這個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信心得到了增強,學習勁頭更足了,班上因一點小事而相互吵鬧的現象也就基小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而且師生之間的行為方式和人格特質往往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較大影響。在思品課教中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學生在一個和諧快樂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這從某種角度上說就是對小學生情感的一種積極的陶冶。
人的情感總是相互感染的。感染法就是教師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與言行去感染學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積極促進學生間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 小學思品教學不能光限于書本和課堂教學,要讓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教學內容能在學生中間產生共鳴。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不能僅僅把他們看成教學灌輸的對象,特別是在豐富多彩的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學生對某些社會事物的看法,往往會對其心理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在思品課的教學中,要打破傳統的課堂灌輸教學,努力著眼于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運用情景和音像設備,以達到教學目的。
有位教師在教學《敬禮,五星紅旗》一課時,由于該課的內容是講述20世紀80年代一批身處異國他鄉的少先隊員尊敬國旗,維護國家榮譽的事。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她先讓同學們預習了該課,然后讓他們運用網絡、書籍和搜集家中音像制品等材料,學生的收獲遠比老師想像的要多。他們在課堂上播放了家里錄制的奧運健兒領獎時國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訴說了沈陽五星河體育館世界杯預選賽中中國足球提前出線時全場紅旗翻滾和北京申奧成功舉國歡慶的動人場面,甚至唱《歌唱祖國》和《紅旗飄飄》兩首歌曲,從而了解了國旗和國家的關系和五星紅旗對我們中國的意義。整堂課中教師僅僅作為一名參與者與學生一同表述,有些內容和錄像場面使教師們激動不已。
青少年模仿性較強,他們常常以他人的人格行為作為自己的仿效對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現出來,并逐步內化為心理品質。所謂示范法,就是為學生提供榜樣,指導他們去模仿。這些榜樣,首先應該是教師自身,其次是教材中涉及到的領袖、偉人、科學家和英雄人物,再次是學生平時生活中接觸到優秀人物,特別是學生中間的先進人物。
目前在社會上輕視勞動和勞動者的情況比較普遍,為了讓學生懂得要尊重勞動這一教學目的,老師在教學《勞動不分貴賤》這一課時,不要光從書本中講述,可以讓學生的思緒從課堂走向社會,探詢自己身邊的、被人們真正尊重而又是普通勞動者的人和事,喚起學生對每一位勞動崗位上的人的尊敬,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老師在討論中可啟發學生:小區里的老伯經常照顧雙職工父母的小孩,幫人代管代看物品;自己下崗的父母用勤勞的雙手起早摸黑做小生意支起一個幸福的家庭。這樣會使更多的學生明白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都是值得尊敬的普通勞動者。在教學的基礎上,我們應因勢利導,還可與小區居委會聯合,將學生帶到居民社區,進行衛生、幫教、助殘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道德認識和心理健康水平。
總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是一個塑造小學生美好心靈,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過程。小學教師要在思品課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實踐,只要教師富有一片愛心和誠心,小學思品教學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機且緊密地揉合起來,在培養小學生健康心理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