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罡
(貴州省仁懷市第五中學 貴州仁懷 564500)
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陳 罡
(貴州省仁懷市第五中學 貴州仁懷 564500)
高中物理新課標指出:“教學是物理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物理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睆恼n標的要求中我們可以看到,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學中的質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應該遵循課標中的指導思想,所以我們在教學實踐當中也應該貫徹和實現這些教學目標和教學質量的要求,作者認為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要注重以下幾點。
備課是講課的起始環節,備課意義非常重大,它是教師圍繞教學所進行的一系列準備性活動,是教師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教學設計的再創造。備課深入透徹,才能在授課過程中游刃有余,使教學充滿活力和生機。只有如此,才能出現“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局面。然而,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無論自己如何絞盡腦汁備課,上課時總是有不足的感覺。這時就需要用到集體的智慧。集體備課正是通過發揮教研組的群體力量,互取所長,使組內教師資源共享,能取得較好成效的一種備課方式。
達爾文有句名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加強學習方法的滲透顯得尤為重要。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應介紹行之有效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例如,高中物理的“電場”概念的學習可以與學過的重力場概念加以類比,把電場力和重力,電場強度與重力場強度,電場力做功與重力做功,電勢能和重力勢能進行類比,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所學知識的聯系。學過這一章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力和能為兩條主線,對電場知識進行疏理組成知識網絡。在以往的教學中多數情況下教師是將一章的知識,經過自己的精心準備以某一線索為主組成一定的知識框架呈現給學生。這種方法對學生而言得到得是“魚”,缺少了知識結構如何形成這一思維過程得體驗即“漁”,學生要將其納入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中還需要進行轉化和整理。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對知識整理的方法和思路進行提示,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或是小組協作完成,使他們逐步養成知識整理歸納的習慣,這樣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體驗探究的過程其實就是歸納總結,遷移創新。為了使學生對每節課所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和認識,最后形成知識結構,師生要共同總結,使知識系統化,創新能力外顯化,這是我們的經驗。結構化的知識不僅便于儲存和檢查,而且便于學生發現新知識,發展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但要注意時機問題,應在學生得出初步結論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要順著學生的思路走,幫助學生進一步推論,而不是硬拉著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走,這是對學生將知識內化的檢驗,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在復習“功”這一章之后,和學生一起歸納做功的幾種求法:1、恒力做功直接用公式計算。2、變力做功在已知初末速度時一般考慮用動能定理。3、像彈簧彈力做功的情況用微分的思想求解。4、重力、電場力做功考慮只和路徑有關。5、用能量守恒解決不在上述可能的情況下功的計算。條理清楚,簡潔明了,學生容易理解,更容易把握具體知識。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增強變式訓練,遷移創新。新的教學模式并不排斥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優秀部分,講練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快速地落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模式。變式訓練是對學到的新知識,從不同角度進行靈活應用的一種訓練。訓練形式可以多樣化非單一的習題化,可采用師生問答式、演講式、表演式等,但須注意的是,要根據實際需求在課堂上靈活而綜合運用。
教師在組織教學中要讓學生聽中學、做中學、聽懂以后做出來、做好以后說出來。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新課標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就高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于得出結論。
學生實驗及有趣的小實驗,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我發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著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系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例如,在講“慣性”時,我先給大家演示一下慣性小球的實驗,然后讓他們自己做一下,來體會一下,把筆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張紙上,迅速抽出紙張時發現放在紙上的物體并沒有隨紙一起運動,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課本中找到答案。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到高中教學科研活動中,其生動形象的教學環境深深吸引了廣大學生,因此,它也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好幫手。在傳統的黑板授課的教學模式中,無法實現把數與形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都是物理教師進行講述,這樣一些抽象思維能力差的學生就感受不到物理圖形的布局,甚至于聽不懂,慢慢的就喪失了物理學習的興趣。在多媒體教學中,學生可以從視覺、聽覺上領悟物理知識,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獲得物理課程知識的信息,這對幫助學生快速進行知識的理解、整合有著很好的作用,而且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物理教學的實驗過程,操作、知識圖像結構和圖畫結構,讓學生清晰掌握知識結構,簡單了解教學過程,輕松掌握學習內容,突破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延伸物理教學知識點,構建起完整的知識結構。把多媒體課件運用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對感性、抽象的知識進行分析,實際教學中繁瑣復雜的知識和內容,通過多媒體就可以很好地去理解,而且多媒體的運用能創造現代先進的物理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保證了課堂效率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