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云
(南昌現代外國語學校 江西南昌 330000)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探究
肖 云
(南昌現代外國語學校 江西南昌 330000)
知識源于生活,地理知識更是與生活密切相關。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之相配套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也都應與生活相聯。“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地理課程標準最基本的理念之一。本文提出教師應該注重地理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從而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更好地生活。
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學 生活經驗
高中地理新課程倡導“學習生活有用的地理”,高考的要求:考試題目資料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所以我們作為教師要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地理的價值,從而增強學生學好地理的興趣和信心。那么,怎樣才能實現“生活化”的地理課堂教學呢?
因為地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人類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都與地理有關。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往往是學生親身經歷的或親眼所見的,將這些引入地理課堂教學,學生會深有體會,這樣就易于引導學生把他們的生活經驗用于學習之中,學生會覺得親切、自然,易于接受與理解。
例如:①在講解“地球運動”這一部分內容,這部分內容知識非常抽象,很多學生難以理解,在學習中有畏難情緒。但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與地球運動的知識有關。所以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導入。“為什么每天都會有晝夜更替現象?”“為什么每天太陽東升西落?”“我們一年為什么有四季?”“我們買房子為什么最好買南北向的房子呢?”[1]
②在講解熱力環流時,利用圖片、提問導入:

③在講解工業的區位因素時,可以情境帶入,假設同學們要開工廠,你們會選擇什么樣的地方來建?理由是什么?
通過生活中的這些現象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
“生活化”的教學過程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關鍵,只有在“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用鮮活的生活例子,使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地理知識有用,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1)我在設計“熱力環流”這部分內容時:首先,利用動畫圖片解釋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再利用高考中的典例進行分析,讓同學們能夠理解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再講解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熱力環流。
①海陸風的形成
提出問題:找出《軍港之夜》歌詞中欠妥的地方
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 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 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海風你輕輕地吹, 海浪你輕輕地搖,遠航的水兵多么辛勞,待到朝霞映紅了海面,看我們的戰艦就要起錨。
②城市風的形成
討論“城市熱島效應”
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熱力環流有關的例子?
(孔明燈、熱氣球升空的原因;對流雨的形成等)
然后學以致用,解決問題。例如:“火燒上方谷與對流雨”、“火燒上方谷失敗的原因”,從而引出山谷風的形成。
課后思考:《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巴山夜雨和山谷風有沒有一定的關系?
最后以《奔跑》版《熱力環流之歌》結束。
把生活化的問題,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順利完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
地理基本技能是學生在學習地理過程中所必需的,要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訓練中所使用的材料應該盡可能的來源于生活。例如講解地圖知識時,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活動:假期將有貴州的小朋友來我們學校進行學習交流。同學們將負責到南昌火車站接站,請利用這張南昌市交通旅游圖,完成任務:[2]
(1)在圖上找到學校和火車站的位置,判斷他們的方向?
(2)根據地圖上的比例尺,算出學校到火車站的實際距離。
(3)找從學校到火車站的公交路線有哪幾條?最佳的是哪一條?請說明理由。
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在購買一些小食品或水果時,就可以了解這些:食品、水果的原產地在哪里?想一想為什么會產在那里?它與氣候、環境有什么關系?在購買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時,了解日常生活用品的產地,想想與工業生產及分布有什么關系?一走進商場、超市,你就可以對那些琳瑯滿目的商品按產品的性質進行分類,看哪些是重工業產品,哪些是輕工業產品。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不應把學習與生活分開,從而使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總之,高中地理作為和實際生活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多數知識內容是由生活所演變而來,所以,將生活化教學合理應用于地理實例中具有重要意義。對于高中地理教師而言,想要更好地實現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將日常生活與地理教學進行充分整合。
參考資料
[1]王君紅.高中地理知識點生活化教學思考[J] . 公務員期刊
[2]朱佳.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J] .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