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剛
(新鄉縣職業教育中心 河南新鄉 453700)
探究高中生物教學的創新性改革模式
孟祥剛
(新鄉縣職業教育中心 河南新鄉 453700)
高中各種課程中生物是一門主要的課程,也是一個重要的高考科目,高中生物所具有的實踐性就是其最大的特點,如今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我國的高中也開始紛紛創新改革自己的教學模式,開創更科學的生物教學路徑。
生物教學 創新改革 模式
1.生物知識更新速度慢
我國雖然已經較大幅度的改革和調整,但是生物教師卻還在使用著與以前相同的教案,有的甚至是五六年前的教案。這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更新高中生物知識的速度過于緩慢,帶來的后果則主要在四個方面,一是影響教學理念,因為生物教師的教學可能沒有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來進行,對理論過于強調而忽視了實驗教學;二是學生沒有良好的學校效果,教師還保持著陳舊的觀念,講解著陳舊的知識,學生自然沒有興趣學習生物,影響了教學的質量;三是影響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我們之所以開展素質教育,就是為了對學生的實操能力進行培養,高中生物課程中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主要方式就是實驗,但是因為教師沒有把握住正確的教學理念,經常忽視生物實驗環節,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素質自然也會受到影響;四是教學方式死板、手段單一。[1]
2.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科認同性
目前我國的制度是應試教育,受到這種情況的影響,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對生物課的重視都遠遠不如語、數、外這種主課,地位比較劣勢。所以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使用多樣化的、趣味性的方法來對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進行培養,否則學生的學科認同感差,在思想意識上自然重視不起來。同時生物課程是比較深奧的,學習起來有一定困難,這也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對生物課程沒有信心和興致去學習。[2]
3.實驗條件過于陳舊
調查表明很多高中學習還在使用很多年前建成的實驗室,各方面環境比較差,與新課改的要求可謂是相去甚遠。眾所周知相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和鞏固,并且獲得有效的提升,實驗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是目前的實驗條件和生物教學中的時間要求相差比較大,甚至對生物實驗的正常進行產生了影響,教師無法帶領學生做實驗,只能通過圖片展示、理論講解或者視頻播放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這和生物實驗的教學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嚴重影響生物課程的效果和質量。
1.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
傳統教學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師進行的,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新課改中后我們強調的不僅是教師的教,還要結合學生自己的學,只有充分結合二者的優勢才能保證高中生物教學具有良好的效率。課堂教學中重點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所以對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要進行積極培養,既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信心,又要給他們充裕的時間。在設計教學過程和內容的時候,教師要善于探索,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設計出更多新穎的教學活動,根據課程的內容來進行輔助教學手段的選擇,例如利用圖片、模具等有效的活躍課堂氛圍,或者制作一些精美生動地PPT等,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3]
2.對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驗部分進行強化
生物學科的重點也是特點就在于實驗部分,對于高中生物教學來說也不例外,必須要重視實驗教學這個組成部分,但是目前來說我國高中生物教學的情況并非如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首先要在意識上更加重視實驗教學,不僅帶領學生認真將課本實驗完成,還要善于培養學生發現和設計問題的能力,打好基礎來幫助學生未來獲得良好的終身發展。
3.嘗試突破課本內容的限制,構建綜合的知識結構,強調有效的應用知識
我國傳統高中生物課堂中教師都會直接講解課本中的知識內容,這些知識點比較零碎,課本的知識內容不會對其產生限制,所以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框架,所以也很容易忘記,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適當對講授的順序進行調整,多加嘗試找到最科學的一種,讓學生對某一個興趣點可以獲得最大程度的滿足。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快速發展的網絡環境下,我們可以獲得瞬間整合完成的資源網絡,所以現階段教師不應該一直局限在課本的范圍內進行教學。同時生物學科的知識之間是有很多聯系的,不可以將其強行割裂開來,同時和其他學科之間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存在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課本內容可以只看做參考資料中最重要的,然后以此為中心進行適當的延伸和拓展,有效地擴大課本上的知識點。這樣的話就可以有效的延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帶給生物課堂更多的趣味性,是枯燥的課本知識的一種緩解。生物知識相比起其他學科的知識來說,在生活性方面是非常顯著的,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可以應用我們課堂上曾經學過的很多知識。所以要將生物學科的這種特點充分的考慮進去,有針對性的開展日常的生物教學,創設出一種和日常生活非常緊密的情境來讓學生學習,這樣學生可以在這種具象化的現實環境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學生也能更好的做到學以致用,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習的效率也能得到提升。[4]
4.將微課模式和重點內容結合起來,對重點進行強化的同時讓學生的學習和復習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
“微課”這個概念在近年來變得非常普及,指的是教師針對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比較重點或者比較難的知識點進行的教學,也可以是圍繞某個技能開展的,屬于一種單一化的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式具有自己的特點,就是目標很明確并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教學時間比較短等。之所以采用微課對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教學,是用來對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例如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中,高中使用的生物必修二中有很多知識點,都可以利用微課這種形式進行教學,例如染色體的結構變異、DNA復制以及蛋白質如何在基因指導下合成等等。[5]
[1]張萬里.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A版,2015,(8):164.
[2]趙學猛.以興趣為切入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探究——以高中生物教學為例[J].考試周 刊,2012,(8):139-140.
[3]鄭新星.實驗教學法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成果的應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52.
[4]王世文.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有效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18):127-127.
[5]張敏.以創新的理念有效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成效——對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4,(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