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琳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 四川成都 610052)
關于高校個性化就業指導模式的探討
林 琳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 四川成都 610052)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壓力作為社會壓力的一種,引起了大學院校的高度重視。大學院校針對大學生就業方向存在的差異性,創新了一種新的就業指導模式,這就是個性化就業指導模式。個性化就業指導,是指結合大學生本身的實際情況,針對大學生的就業需求,把“以人為本、以職業發展 方向為導向”作為核心理念[1],進行因人而異的就業指導模式。本文旨在通過對個性化就業指導概念的解析,結合高校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對高校關于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具體實施方法進行闡釋。
個性化 就業指導 探討
高等院校教育實行擴大規模的政策,促使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大眾化教育帶來的其中一個后果就是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倍增,所以如何做好大學生的個性化就業指導成為了當下的難題。本文認為,首先需要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次建立與之配套的個性化就業指導模式。就業指導工作需要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就業方向,有針對性的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理念,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最終實現大學生的全部就業。[1]
個性化就業指導的指導對象是全體大學生,指導方法是通過了解大學生就業的真實需求,進行專業的、個性化的就業指導,盡可能的幫助大學生發揮出他們的個性化潛能,同時把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做為最終目標,使學生順利的從大學生轉變為職場人士。
傳統就業指導的共性是無法兼顧大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只能進行統一的指導,指導效果并不理想。大學生作為一個有著獨立思想的個體,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個性和差異,針對這些差異進行個性化就業指導,可以提高就業指導的有效率。個性化就業指導要求指導人員根據時間地點以及具體指導對象的不同來開展相適應的指導工作,它尊重個體的差異性,促進個性的全方位發展,進而為提升個性化潛能提供有利的條件。個性化就業指導的核心指導方式是以點帶面,它旨在提升大學生的整體就業率,使大學生順利的走入職場。個性化就業指導的內涵首先是針對每一個大學生的個性做到一對一的就業前景分析,其次是對每一種類型的大學生都能集中定期進行就業指導。[2]
共性指導是個性化就業指導的基礎,它引導著大學生按照各自的個性需求來進行個性化就業選擇,從而形成穩定、健康的就業個性,激發大學生的潛能的同時又能滿足職場的需求,實現職場與校園的完美對接[2]。
1.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進行,不僅對大學生的德智體全面提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而且大幅度的提升了大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具體來說,職業思想的形成、職業信息的基本了解以及職業技術的基本掌握等方面都離不開個性化就業指導,它極大的激發了大學生就業積極性的同時促進了大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2.一般而言,就業工作隊伍建設具有滯后性,跟不上形勢的發展需要,其主要原因為兩點:一是因為就業指導工作人員數量較少,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還沒有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很多就業指導人員需要與畢業生的輔導員建立起合作關系,共同來完成就業指導。而在這個過程中,指導人員和輔導員不免會因為日常工作分心,大大影響了他們對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深入研究;二是因為學校對這方面的師資建設并不重視,指導人員中有很多是剛畢業或者工作經驗不足的年輕人,雖然他們對工作的熱情十足,但他們缺乏豐富的工作經驗以及缺乏對職場的深度了解,高校也很少對他們采取專業性的資格培訓,導致了這些人在指導工作中知識水平和實踐經驗不足,只能紙上談兵,無法結合實際情況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
3.高等院校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對《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課程建設進行完善。現在很多高校雖然開設個性化就業指導的課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校沒有嚴格按照個性化就業指導的全程化要求來安排課時教育,只是在臨畢業前夕對畢業生進行簡單的統一就業指導,既不全面也沒有針對性。而且高校的就業指導模式采用的是灌輸式教育模式,甚至部分高校只是走個過場,根本沒有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進行指導,高校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操作能力不強,導致教學的水平高低不一,部分授課教師還不能深切領會其主旨,嚴重影響了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質量。
1.個性化就業意義
個性化作為大學生的特質,它不僅可以影響當前就業的選擇,它對將來職業的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對大學生的個性化的研究就是現代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核心課題。教師可通過對學生進行個性測試,以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知和自我發展,以便幫助大學生選擇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
2.個性化就業教學措施
高等院校可以通過設立個性指導課來幫助大學生規劃職業發展,需要根據年級、專業的不同進行學生劃分,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分別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流程,教授過程中需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個性化改革。
高等院校需要將不同學科的專業課程教學都與就業指導結合起來,這種滲透性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個性化就業指導的教學任務[3],它在個性化就業指導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高等院校可以設立個性化專題講座來對當前的就業形勢進行講解,就業指導人員可以通過問答形式或者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并解答學生在就業中存在的問題,院校還可以邀請校外專家進行就業指導的交流講解,或者通過網絡多媒體的形式進行教授課程。
3.個性化就業的溝通交流
就業咨詢是指教師通過引導教育、溝通交流等形式,對大學生提出的問題給出合理的建議或者答案。就業咨詢需要教師以大學生的心理為基礎,以大學生的職業發展為方向進行答疑解惑。
4.個性就業信息的查詢和傳播
就業指導可以通過網絡、手機、廣播等多媒體形式為大學生提供全面的就業信息,其中手機短信群發是最流行的方式之一,因為其快速方便、即時性很強。
5.個性化就業培訓的基本內容
就業指導是以大學生為主體,要求大學生主動參與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并從中獲取就業信息和就業心得。個性化就業指導同時需要以生產實踐活動相結合,實地對職業內容進行感知和了解。
所以,高等院校需要對個性化就業指導進行科學的設計,根據學生的個體性差異,針對性的進行個性化就業指導,滿足大學生對職場的個性化需求。由此可見,就業指導工作的個性化是其邁向成熟階段中的重要表現,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要實現的最終目標。
[1] 朱燦容.關于高校個性化就業指導模式的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1):60-60.
[2] 王軍,范桂榮,蔡麗婭等.基于學生滿意度的高校個性化就業指導的內涵與模式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0(3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