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新
(平泉縣平泉鎮回民小學 河北平泉 067500)
數學作業多元評價促學生發展
張立新
(平泉縣平泉鎮回民小學 河北平泉 067500)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數學作業評價中,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發展過程,應區別于評價主體、評價載體和學生層次,實行多元評價。
作業 多元 評價發展 個體 載體 層次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鼓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但我發現以往的作業評價中存在很多弊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傳統作業評價客觀性、公正性有余,人文性嚴重不足
傳統的作業的批改只是在作業本上畫勾、打叉,近幾年雖然老師給學生的作業打等級,但事實上也是“換湯不換藥”。教師沒有把作業批改當作是一種師生之間情感、思想交流的活動。久而久之,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會蕩然無存。
2.傳統作業評價標準絕對化
過去在作業評價中一般的做法,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后進生,都按一個絕對的標準和要求去評價。結果是:優等生很容易就能達到,而后進生卻一時難以達到,這樣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失去信心,學習的興趣受到挫傷。
1.區別評價主體,實行多元評價
(1)教師書面作業評價方式
批改作業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也是獲取反饋信息,及時調控的先決條件。所以我們在數學作業中應該正確地進行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多種評價語言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①“等級+等級”評價相結合,誘發學生反思意識;②“等級+簡語”評價,加強師生情感交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學生參與的作業評價方式
①組長評價
把全班分組,學習程度中等的學生作為組長,適當負責本組的作業。這樣中等生可以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的長處,也可以通過批改學習薄弱生的作業幫助差生來鞏固知識,加深印象,成績稍差的學生則會主動去問組長自己做錯的原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知識交流,更有利于對知識的掌握。最后一步教師要檢查,總結學生作業情況。
②同桌評價
對于一些書上拓展思維的題目,先讓他們獨立思考,然后再同桌間進行交流,互相評價學習結果,最后老師再對個人和同桌進行評價。在互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是評價者和被評價者,評價者能發現別人的優點,并把它當作自己學習的目標,同時也可以查找別人的不足,引以為鑒。學生掌握了評價權,也就等于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學生在評價別人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水平。
③自我評價
學生的自我評價過程就是一個學習上的自我反思過程,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幫助學生根據作業的難易度了解自己的學習水平,或者把自己的疑問及時反饋給教師。
2.區別評價載體,實行多元評價
(1)口頭語言作為評價載體
語言作為評價載體是一種快捷、方便、靈活、及時的教育教學評價方式。它沒有固定的模式,評價內容十分寬泛,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和運用能力以及表達和溝通能力、合作與分享意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習努力的程度和進步等方面都可以納入到語言評價的范疇。特別是課堂作業教師一定要有適當的語言評價,評價時盡量采用鼓勵性的語言,以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2)書面評語作為評價載體
在每次批改作業的時候,不僅是給出一個對錯判定和作業等級,而且還充分發揮作業評價的激勵、引導、養成、交流的功能,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每次作業的具體情況,在等級邊上寫下一句或幾句評語,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這種評語一定是有針對性的,通常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鼓勵式評語。例如,對優秀學生我經常使用下面一些語言:“老師欣慰,有你這樣的好學生!”“你的作業令老師賞心悅目!”等等。而對后進生我也時常使用鼓勵性語言。例如,“看到你的進步,老師和同學都為你高興!”“你的作業給老師帶來好心情,謝謝你!”“。
第二類是期待式評語。針對一些平時不是很努力的學生。例如,“老師相信你通過努力,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如果書寫再認真一點就更好了!”等等。
第三類是商討式評語。教師根據不同的情況,引導學生自己去更正。這時,我會在更正過或需要更正的地方寫下這樣的話:“你看這樣做是不是更好?”,“你自己想一想,看能不能發現錯在哪里?”等等。
(3)圖形、符號或者卡通圖案作為評價載體
低年級學生,用一些圖形、符號、卡通圖案作為評價載體鼓勵表揚學生,會產生良好的評價效果。把刻有“優”“好”“棒”“祝賀你”等字樣,或刻有★等圖形符號獎勵給學生,學生非常樂于接受。
3.區別學生層次,實行多元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對于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因此我們在數學學習中要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盡可能地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使學生的個性也得以張揚。
比如課堂上對開放題練習24+□,里面填幾是進位加法算式?我根據學生間的差異,設計了評“優”的三個不同層次的評價標準:學困生能填出一個;中等生雖無序的,但要全填滿;優生不但要全填滿,還要有序。在完成練習卷時,根據試卷的難易程度及學生間的不同起點推出了“高低不同”的評價標準。這樣,多樣標準的評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需求和起點,適合個性的發展,能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展。
總之,評價的目的,不是“選拔”和“淘汰”,而是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數學作業評價中,不僅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發展過程,打破傳統作業評價方式,進行“符號糾錯,評語指導”的數學作業評價研究。變單一評價為多元評價,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變一次評價為多次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變批改走向對話,架起師生心靈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