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娜
(雙陽區齊家鎮小學 吉林長春 130600)
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肖麗娜
(雙陽區齊家鎮小學 吉林長春 130600)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小學閱讀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解決,以便于更好的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有效性 措施
閱讀一直都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管是在小學試卷上還是在高中試卷上都占有較重的分值。由此可看,閱讀教學是學生閱讀能力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理應得到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與支持。但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譬如: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觀念過于陳舊,從而導致語文教學效率低下,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學生厭惡語文閱讀等等。
1.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
由于我國大部分的教師都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盲目的認為只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就算完成教學任務,這種錯誤的觀點最終導致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常停留在以分析文章的結構、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為主,完全忽視了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便為以后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樣形式化的教學方式,終會使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產生一種厭煩的心理,更有可能會因此喪失對閱讀理解及語文寫作的興趣,以致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下降,小學效果達不到新課程理念下的要求。[1]
2.教師沒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一篇課文內容較多,課時只有40-45分鐘左右,很多教師都希望在有限的時間里,把教材中的內容全部傳授給學生,這樣非常容易造成很多教師取舍不當,不會把教材作為綱領,進行適當的刪減或者增加,還有可能導致教學內容沒有抓住重難點進行深入講解,這樣的教學過程就是走走過場,沒有讓教學發揮出作用。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在教學中,如果教師不會選擇合適的內容,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
3.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待改善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但是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是存在的問題,其主要就是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方式。由于我國學生長期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方式下進行學習,只知道根據教師的要求和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進行學習,完全沒有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種情況下的閱讀方式,只能導致學生在淺顯的閱讀之后聽教師的講解,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單不會提高,還有可能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眾所周知,閱讀的過程是學生自主接受閱讀內容的過程,若在聽講或者學習的過程中沒有進行自主的思考,只會導致閱讀失去了其意義。為了提高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必須要改變并完善學生的學習方式。[2]
1.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所以,教師一定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創設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之前,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設計出合適的閱讀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教學效果會得到提高。譬如說:在進行長春版小學三幾年級上冊中《我們眼里的秋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如:在課件中播放有關于秋天的簡短視頻,或者在課件中穿插秋天的圖片,給學生一場視覺盛宴,讓學生在視覺的渲染下,主動的融入課文內容,融入課文人物,去感悟文章中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或者作者當時創作文章的感情。只有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才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2.改革與發展教學方法,創設出有特色的語文閱讀教學
眾所周知,教學方法是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可以直接決定教學的成功與否。所以,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之前,語文教師一定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改革與發展教學方法,找到自身教學的不足之處,真正做到揚長避短,從而創設出有特色的語文閱讀教學,讓學生真正知道語文閱讀課程的重要性。
3.學會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
眾所周知,小學生正處于想象力豐富,思維敏捷以及個性成長的階段,正所謂:“一千個讀者中很有可能就有一個哈姆雷特。所以,教師一定要學會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千萬不能把自身的想法強加到學生身上去,要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要對學生的質疑要認真解答或者給予相應的回應,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也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4.及時的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位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與支持,教師的一句贊賞的話語或者一個肯定的姿勢,都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及時的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特別是成績有待提高或者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更應該給予鼓勵,譬如說: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設計出程度不一的問題,這樣既可以維護成績有待提高的學生的自尊心,還可以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3]
5.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幾乎都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所進行的,從而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總想讓學生明白作者創作這篇課文的意圖,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便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全部灌輸給學生,完全忽視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才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必須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切勿馬上告訴學生答案,否則學生不會養成思考的良好習慣,只會等待教師的答案。所以,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一項漫長的教學過程,是需要教師不斷的改革與發展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嚴厲杜絕使用滿堂灌和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同時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發散性思維,并應該學會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的提高,促使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得以保證。
[1]馬英英.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延安大學,2014.
[2]嚴琳. 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3]任愛芬. 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