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鳳曉
(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實驗小學 河南平頂山 467000)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積極性缺失對策研究
程鳳曉
(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實驗小學 河南平頂山 467000)
本篇文章緊密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從優化各個教學環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完善自身教學藝術以及加強心理學理論學習四個層面,試著研究和議論小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缺失的相關對策。
小學數學 學習積極性 教學環節 人際關系 心理學
古語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樂于求知,本身對知識存在著極大的探知積極性,遠比教師的引導和勸說強上百倍。然而,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我們不難發現,有不少學生或多或少都呈現出學習積極性缺失的現象。要想改變這一狀況,助力學生的快樂求學之路,廣大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還需要從以下幾點對策入手。
1.導入環節的優化
我國著名數學教育家、南開大學數學系的創始人姜立夫先生曾經說過:“良好授課之開端,實乃課堂之命脈。”課堂之初的幾分鐘看似不起眼,實則為整節課奠定下了基調,也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注意力和聽課效率。課堂之初,大多數教師都在進行課堂導入。所以,優化導入環節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教師要擅長在導入的時候設置懸念,把學生的好奇心充分調動起來。另一方面,在導入的時候,教師要注意與學生盡心互動,幫助學生維持較高的學習積極性。總之,導入環節的優化,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是息息相關的。
2.總結環節的優化
課尾的總結環節是數學課的關鍵環節之一,總結得好,則學生們對本節課的知識點理解更為透徹;總結得不好,則學生有可能迷迷糊糊學了一節課也沒有多大收獲。在優化課尾總結環節的時候,教師要把握兩點基本的原則:一是言簡意賅的原則,二是少說多問的原則。首先,既然是總結,那么教師就不宜講得過于冗長,要盡可能一句話把有關的數學原理說清楚、道明白。其次,以往的總結都是教師說、學生聽,其實很有必要變換一下,讓學生們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講一講這節課的數學原理是什么。這樣不僅給了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更可以讓教師及時更正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和失誤。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其實并非難事,關鍵就是教師要有一顆熱忱的愛生之心。古往今來,無數教育工作者的教學實踐經驗都證明,關愛學生的老師一定是受到學生尊敬的、受到學生歡迎的。所以,無論課上課下,教師都要關愛學生們,從學習、生活以及成長多方位地給予學生力所能及的幫助和引導。只要良好的師生關系建立起來,那么學生也會把對教師的喜愛與尊敬轉移到數學這門課程上來。學生喜歡數學這門課了,又怎會缺失學習積極性呢?
2.促成和諧的生生關系
生生關系也是班級人際關系最基本的關系,是決定一個班級是否能夠形成良好班風學風的核心關系。學生之間的關系和諧了,學生就可以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在學習上,也更加有助于互相幫助的良好班風的構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努力促成學生和諧關系的建立。比如說,小組合作的時候,給學生們機會讓他們互相幫助釋疑解惑就是不錯的方法。學生通過合作,發現其他同學身上的閃光點,也就更加趨向于進步和發展。
1.完善自身的語言藝術
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有言:“語言是教師傳遞知識的最核心媒介。”這一媒介應用得好,那么教師的教學就事半功倍;應用得不好,詞不達意,那么就會在無形之中增加學生的思維負擔。身為數學教師,要想有效完善自身的語言藝術,還需要從兩點途徑著手。首先,要增強自身語言的趣味性。趣味性無疑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實現語言的趣味性是第一位的目標。教師可以嘗試用一些生活化的語言解釋有關的數學原理,也可以引入一些笑話謎語等增強知識呈現方式的趣味性。其次,語言的簡練程度也是不容忽視的。數學課上,學生最怕的就是教師繞來繞去的講解方式,越聽越糊涂。所以,用簡練的語言講清復雜的知識,的確是考察教師教學語言藝術的。
2.完善自身的板書藝術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廣大中小學越來越廣泛的推廣和應用,不少教師都忽略了傳統的板書藝術。其實,板書是停留在學生直觀印象中最主要的內容之一,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走向也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力。一方面,教師的板書要講究正確的布局,要把核心內容置于最為顯眼的位置,以確保全班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第一時間有效把握核心信息。另一方面,教師的板書內容要適量,不能給學生太大的視覺壓力。如果教師密密麻麻寫了一黑板,學生感覺到看得非常累的話,那么學生認真研讀和記錄板書內容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就低了。
1.滿足學生的感情需要
感情需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希望得到滿足的感情訴求。心理學理論認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最強烈的感情需要與教師更為密切。換句話說,小學生在心理上依賴教師,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和認可。那么,我們在從教的時候,就要更多滿足學生的感情需要,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是重視他們的,認可他們的努力的。
2.滿足學生的成就需要
成就動機理論是心理學理論中備受矚目的理論之一,一般而言,高成就動機的學生更喜歡迎難而上,建立較高的學習目標。針對學生的這種特點,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制定層次分明的學習目標,一步一個腳印的實現每個目標,并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斷習得滿滿的成就感。
[1]呂菊芬,主編.小學數學實用課堂教學藝術[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孫俊煥.讓學生成為真正的探究者——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主體參與[J].學周刊.2013(13)
[3]鐘旻芬.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生活味”[J].新課程(小學)2014年08期
程鳳曉,女,(1972—),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職稱,長期從事一線小學數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