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梅
(廣西全州縣廟頭鎮完全小學 廣西桂林 541502)
誦讀國學經典,提升人文素養*
蔣艷梅
(廣西全州縣廟頭鎮完全小學 廣西桂林 541502)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國學教育也開始進入我們的校園,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四書五經等傳統文化內容隨處可見,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又一扇通向傳統文化和民族文明的窗戶。以誦讀國學經典為導向,提升小學生人文素養,能夠全面提升國民的人文素質,提升國家、地域在激烈競爭中的文化軟實力。
誦讀 國學經典 人文素養
*注: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研究》子課題《以誦讀國學經典為導向,提升小學生人文素養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負責人蔣艷梅,成員胡珍艷、王莉、王霞、申瓊、唐榮云、唐美榮、秦春林、劉玉華、陳潔。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其數千年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璀璨瑰麗,高峰迭起,無數燦若星漢的古詩散文作品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傳統社會的歷史畫卷與精神風貌,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具代表性的載體。當前,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東方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沖擊,民族文化的發展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高度重視古詩文教學及誦讀,是新課程改革在國際化、全球化背景中追求教育本土化和民族化的一種戰略選擇,也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個體生命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根據本人的實際,主要對國學經典誦讀教學有效性進行研究。
我國歷史悠久,產生了“四書”、“五經”、《老子》、《莊子》、《離騷》等一大批文質兼美的經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更是豐厚的中華人文素養的底蘊。這是一個高層次的賞析熏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品讀優美的語言,評析鑒賞文本所蘊涵的“人文”美,師生共同品味這道精美的文化佳肴。
國學中有許多靈活的形式可以為學生記誦,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諸子百家、四書五經、詩詞等語言精煉、語句簡潔、格式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朗讀經典美文,記誦經典名句,耳濡目染,潤物無聲通過誦讀,學生可以從簡短的文字中感悟人生哲理,規范自身言行“腹有詩書氣自華”,誦讀,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增長見解,提高修養,提升品格;讓國學走進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熏陶著每一個孩子的心靈,讓每一個學生能夠感受科學文明的精神和優秀文化的氣息經常誦讀,在生活中把圣賢的教誨貫徹于生活中,落實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可以讓學生感悟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弘揚愛國精神,培育民族感情。
通過定期開展專題講座、詩文誦讀比賽、征文競賽等活動,學生所讀所悟的“人文”積淀就會被激活,就會自覺地將傳統文化中結晶內化為自身人文底蘊,學生的現實人格在文本中為理想人格所揚棄,便會升華為全面自由的人格。起到潛移默化作用的較好方式就是采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課,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活動方式根據教育內容和特點采用召開主題班會、組織演講或征文比賽、開展社會調查、舉辦黑板報或手抄報、發出倡議等。活動要精心設計、周密策劃,通過人人參與的活動,感悟國學、傳承道德、提高認識。
同時文本中作者的理想人格也能內化為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和完美的人格形態,這種健全的個性品格使學生自身精神潛力得到發揮和解放,形成健全完美的價值體系,從而,就能大幅度提高人文素養。人文素養提高了,人的道德底線就會相應提高,道德底線越高,違法的機率就越小,就能變對社會公德、各種規章制度、行為規范的被動遵守為一種自覺意識、自覺行為。
堅持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創建“國學經典進校園”為導向,以新穎活潑、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經典閱讀的興趣,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經典閱讀,從而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傳承美德,陶冶情操,用經典智慧的鑰匙開啟現代各學科知識的寶庫。挖掘全方位的人、材、物、時間、信息等資源,努力營造“經典文化校園”,塑造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
學校要認真閱讀學校推薦的國學經典篇目,并能經常向學校閱覽室、班級圖書角借閱其他經典書籍。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讀書節、國學經典”活動并取得較好成績。要堅持誦讀《課程標準》推薦的古詩文經典誦讀內容,低年級段學生能背誦30首以上,默寫10首;中年級段學生能背誦50首以上,默寫20首;高年級段學生能背誦70首以上,默寫30首。保證充足的閱讀時間。在學生還沒有養成閱讀經典的習慣之前,我們得千方百計擠出時間讓孩子們有時間接觸經典,努力營造一種閱讀氛圍,帶動更多的孩子自覺投入到閱讀中來。
國學教育是一個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只有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提高工作認識,創新方式方法,豐富教育形式,才能把此項工作做實做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交百家友,嘗四方味”。人在幼年時期,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我們若對青少年施以正確的人格素質教育,那么這些知識和道理對人的行為具有直接的、長期的、潛在的導向功能。我相信,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偉的國學經典,給予學生的不僅是豐富的精神世界、深厚的人文素養、良好的品行情操,更彰顯的是一個民族靈魂的回歸和民族優秀文化的偉大復興,它們必將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學生閱歷的增加而慢慢釋放出濃醇的芬芳。以誦讀國學經典為導向,提升小學生人文素養,能夠全面提升國民的人文素質,提升國家、地域在激烈競爭中的文化軟實力。
[1]韓慶艷,韓慶龍,邱發榮.小學生經典誦讀障礙及其解決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08)
[2]董玲萍.誦國學經典 品百味人生——探究誦讀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5(30)
[3]王婷婷.誦國學經典,揚改革風帆——淺談誦讀學習《弟子規》作用和意義[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
[4]茹雯暄.《弟子規》的德育思想與現代價值的研究[J].思想戰線.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