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新
(貴州省甕安中學 貴州甕安 550400)
淺談高中數學作業優化設計
張立新
(貴州省甕安中學 貴州甕安 550400)
作業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學以致用的保障,也是檢測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而傳統的高中數學作業以應試為出發點,布置作業就是為了拿題海戰術加深學生理解,以達到在考試時取得高分。因此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改革、優化數學作業設計已成為擺在我們每個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中數學 教學 作業設計
學生作業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與技能,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使課堂知識得到廣泛的延伸。高中數學學科在此表現尤為明顯。學生作業的布置,關系學生能否將課堂所學知識理解、掌握、深化,以至在以后的重現、再認。作業布置是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我們應重新思考與認識這一環節,真正落實課改精神,發揮作業布置這一環節的作用,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
教師必須明確作業的目的才能在作業的各環節進行優化,而不拘泥于習慣、形式和教條。與概念性學習相關的作業不僅要有變式練習,也可以有實際操作、觀察,只要能促進概念形成的活動都可設計成作業;操練技能型的作業是目前中學的主要形式,但應恰當認識“熟能生巧”的觀點,謹防“熟能生笨”、“熟能生厭”;解決問題的作業要求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利用各種思維方式。由于新問題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新穎性,深刻性等品質,也可以檢驗雙基的扎實程度。因此,教師應精選內容,由于此種作業難度大,要求高,能提高學生能力,也容易讓學生產生挫敗感,望而生畏。如果采取簡單模仿,大運動量的重復訓練,不讓學生產生真正的思考過程,就降低了作業效益,適得其反。
由于學生在自身發展中存在個性的差異,高中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方法、習慣、能力以及學習目的、態度、情感和意志品質等都會不同。因此我們應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據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通過學習可能達到的水平,將學生大致分成三個層次:A層: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B層:中等水平的學生;C層:基礎較差的學生。A、B、C三層人數分別為25%、50%、25%,分層由教師掌握,不公布每位學生層次,盡量保護低層次學生的自尊心。這樣分組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給學生評出好中差,而是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來掌握、了解自己所需的知識,給各層次學生的“遞進”留有階梯。
作業作為教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設計,同樣遵循學習的一般規律,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特點,漸進有序展開。如在新課程教學中的數學作業可分為課前作業,課內作業和課外作業。課前作業應發揮學生情感的積極功能,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利于學生先前習得的知識和技能處于準備狀態,以促進學習的遷移。課內作業應能促進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同時用于反饋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
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在作業設計中保證數學作業的“質”的前提下,設計具有趣味性、富有情境的作業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趣味性要體現出題型多樣,方式新穎,內容有創造性,如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改錯題、操作題等經常變換,課本習題、自編習題、計算類題目、表述類題目(如單元小結、學習體會、數學故事、小論文等)互相穿插,讓學生感受到作業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多采,使之情緒高昂,樂于思考,感受作業的樂趣,提高學生的作業效率,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數學水平。
將數學作業分層,就是指在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同時,對學生因材施教.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同情況和不同階段布置相應的數學作業,從而滿足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分層型作業一般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基礎鞏固作業,第二種是提高型作業,第三種是發散思維型作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布置相應的作業.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的相對低一些,只要求學生掌握基礎題型就可以;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做好基礎題的同時,做一些難度稍高的題;對于思維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地做一些發散性思維的作業。
作業評價是新課程理念下作業觀中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是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些教師認為,數學作業評價就是批改作業,給出學生作業的對于錯就可以了。還有的教師認為高中生對教師的評價無所謂,不需要給予刺激,從問卷中發現其實不然,很多學生還是很期待老師的具體評價。因此在每次數學批改作業的時候,教師不只給出對錯判定和作業等級,還要注重發揮好作業評價的激勵、引導、交流等功能,針對學生的個性和每次作業的具體情況,深入了解學生在解題中所運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像批改語文作業一樣,在學生的作業后面寫下一句或一段評語,語言應極帶感情色彩,以情服人,既包含老師對學生的真情實感,又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也許簡單的評語會在學生心中產生強烈震撼,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如何做好數學課外作業的布置,各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方法,由于完成作業的對象是人,他們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利用學生的差異,發展學生的差異。新型的高中數學作業結構適應新課標的要求,不僅是知識的鞏固和運用,還反映出學生智能結構的發展。
[1]曹秀華;基于多元智力理論的分層作業設計[J];教育探索
[2]冷秋華;創新設計,高效管理——讓學生不再懼怕數學作業[J];新課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