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華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西外鎮中心校 四川達州 635000)
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實現師生的有效溝通
李麗華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西外鎮中心校 四川達州 635000)
溝通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合理有效的溝通可以營造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構建出理想的教學課堂。本文就筆者的教學經驗探討小學語文課堂中實現師生有效溝通的方式。
小學語文課堂 師生溝通 實現方式
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能夠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平等,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的成長都益處良多,對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呢,本文對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上課后,教師首先要利用幾分鐘時間和學生進行溝通,通過詢問學生的課前準備情況,了解學生對以往舊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狀態,激發出學生的新課學習興趣,這樣的溝通更有利于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又能增進師生之間的距離,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最后,在課程學完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詢問學生對本課的內容掌握情況,哪些地方還不明白,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改進等,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教學反思,促進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促進師生之間的共同成長。
課堂是師生之間進行交流的主陣地。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和教室活動這一主陣地,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在課堂教學中打破傳統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創設出寬松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和自己提出問題的機會,這樣能夠更好的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促進語文學習的生活化。
目前,分組學習與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教學方式,對于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十分有益,在分組時,要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客觀需求,由學生自由搭配,小組成員自行推舉小組長,在討論時,教師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過多干預,只要適時的點撥、指導即可,這種師生互助、交流的模式可以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形成。
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時,要善于抓住溝通的契機,還要注意,在知識傳遞時,多與學生進行感情的交流。教師在語言的表達上要力求生動形象,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來選擇使用符合學生特點的語言,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懷著一顆熱愛學生、熱愛教學工作的愛心和學生進行真誠的溝通和交流,保持著自己的童心,和學生打成一片,更好的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的交流。在課程內容上,教師要讓學生去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豐富的精神需求,促進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
溝通所使用的媒介不同,溝通的形式也不同,主要分為語言的溝通和非語言的溝通。語言溝通顧名思義就是以詞語符號作為載體來實現的溝通。非語言溝通主要是指利用動作、語氣語調、體態、空間距離等形式實現溝通的過程。下面就從這兩種溝通形式上來具體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溝通策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語言的溝通主要就是口頭上的交流,這就需要教師講究語言的藝術,注重語言的表達內容,也要重視語言的表達技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首先注意所表達知識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其次要使自己的語言生動活潑,更具美感,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美,享受美,從而更加熱愛語文學習。教師在語言的表述中要營造出一個個真實的,能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以便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語言的溝通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探索,去研究,逐漸形成自己的語言教學特色。
作為語言溝通的輔助工具的非語言溝通能夠使語言表達更準確生動、有力。非語言溝通主要是通過聲音、觸覺、嗅覺、視覺等渠道進行信息的傳遞,因此教師要在與學生溝通時使用積極的體態語。在體態語中,經常使用的是眼神和表情。師生溝通時,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或者一個愉快的笑臉對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能促進寬松、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的形成,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感想、感說,干向傳統的課堂發起挑戰,這也正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根本育人目的。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抓住與學生溝通的契機,把握溝通時間和空間,不斷豐富溝通的內容,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有效的溝通,同時,還要掌握溝通的藝術,促進溝通能力的發展,這樣才能更進一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 李斌,黃珊珊.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探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
[2] 陸曉燕.汲音樂之泉,澆語文之花——小學語文與音樂學科有效整合的實踐與探索[J].考試周刊.2010(45)
[3] 蔣志杰.小學生語文預習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