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武鳴縣寧武鎮寧武小學(530102) 農喜科
?
以導引學,提高學生學力
廣西武鳴縣寧武鎮寧武小學(530102)農喜科
數學教學中,導學策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師通過靈活的導,創建自主討論的課堂環境,為學生的學提供服務,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概念,提高了學生的學力。
小學數學導學策略活力學力創設情境突破難點內化新知
何謂學力?根據百度搜索的結果,學力指的是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在數學教學中,我認為學力應當是表示學生理解數學概念、運用數學概念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大多忽略對學生學力的培養和提升,過分注重給學生傳授知識,導致學生有知識但缺乏學力。那么,如何才能促進學生學力的提升呢?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思考和體會。
數學教學中,當學生在好奇心的引導下覺得學習有趣、好玩,就會不知不覺地跟隨教師進入數學探究之旅。因此,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內容時,我以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分蛋糕素材進行導學:“小明生日的時候,媽媽買了一個大蛋糕。家里有爸爸、媽媽和妹妹,總共4個人,到底該怎么分蛋糕呢?”學生聽后紛紛議論,認為每個人應分得一塊,占蛋糕的1/4,這樣最公平。我根據學生的答案,繼續創設情境:“沒錯,媽媽說每個人吃1/4。可是小明不樂意了,他堅持要多吃一點,要求至少要吃1/5,媽媽笑著答應了。”然后我追問學生:“小明的1/5真的比1/4要多嗎?猜一猜。”學生有的猜想1/5多,有的猜想1/4多,但到底誰多誰少,大家爭論不休。我將情境繼續推進:“媽媽將切好的1/5蛋糕給了小明,小明卻非常生氣,心想:‘自己的蛋糕為什么比大家的都要少呢?’”至此,學生跟小明一樣產生了疑惑:“到底為什么呢?”學生紛紛要求我解釋原因,于是我揭示課題。學生在好奇心的引導下,非常積極地投入課堂學習之中,自主尋找答案。創設新穎有趣的情境,不僅誘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興趣盎然地積極探究,而且能使教學事半功倍,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對數學教學來說,數學思想方法的建構來自于學生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究,教師并不能通過“硬塞”“硬灌”等手段實現教學的目的。正如心理學家指出的那樣:“找到學生的疑惑處,引導學生進行解答,才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積累數學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教學節奏,組織合適的數學活動,帶領學生深入探究所學知識。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轉化,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已知圖形,這是教學的難點。為此,我特意根據這一教學難點,設置了以下的課堂導學:先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連接一條對角線,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平行四邊形有兩個三角形,而且這兩個三角形的面積大小是一樣的。于是,我引導學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積我們學過,能不能將三角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聯系起來思考?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展開操作探究,提出可以將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拼接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也就是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由此,學生很快明白如何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追問:“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面積不相等,結果會怎樣呢?”在這個問題的推動下,學生繼續深入探究,最終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邊乘高,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學生探究之后,我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并進行簡單的總結和評價,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提升了學習效率。上述教學,通過對教學難點的導學,層層追問,使學生逐步建構概念,不僅培養了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數學教學的的目是讓學生根據已學的知識,將其應用在生活中,成為自己解決問題的技能。因此,教師要加強應用實踐這個環節的教學,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
例如,教學“簡易方程”這一內容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我讓學生根據“超市購物”這個主題,自主創編一道方程應用題,并提出具體的要求:既要求出單價,又要求出數量,還要求出總價。學生根據這三個要求,結合生活中超市購物的經驗,創編出三道方程應用題,并將這三道題分享給另外的三個同學,而后互相評價。在討論和評價的過程中,每個學生既是出題者,又是做題者;既能夠了解自己出題的目的,又能夠把握所學知識的重、難點,從而深刻理解方程這一概念,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上述教學,教師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明確的探究中提升學習能力,獲得思維的發展。
總之,以導引學是有效的課堂策略,既打破了常規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將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參與,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學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責編杜華)
G623.5
A
1007-9068(2016)2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