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市武昌區中華路小學(430061) 王彥群
?
游戲在珍視品德課程教學中蘊含的教育價值
湖北武漢市武昌區中華路小學(430061)王彥群
“兒童以游戲為生命,游戲具有種種教育的價值?!睈弁媸莾和奶煨?,游戲化教學方式為教師提供了一種順應兒童天性的法則,教師應珍視游戲化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教育價值,促進學生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得到真正、自主的發展。
游戲激趣自主發現合作規則意識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兒童以游戲為生命,游戲具有種種教育的價值。既然兒童喜歡游戲,我們就可以利用游戲活動來支配他們,來養成他們的學習習慣,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得到協調發展?!标愊壬脑捊沂玖擞螒蚧顒优c學習活動的內在聯系。愛玩是學生的天性,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品德課程教學中,我嘗試用游戲教學法實施教學,既滿足了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激發了他們樂學、善學的需求和意愿,從而真正地促進學生內在、主動的發展。
下面,我以鄂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中“學會遵守規則”一課的部分教學活動為例,談談實施游戲化教學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思考。
片斷一:激趣——游戲引出規則
師走進教室的指著中間地板上畫著“跳房子”游戲的“房子”說:“現在,我們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戲,好嗎?”學生歡呼雀躍,爭先恐后地要上臺玩游戲。師請一名學生上臺玩游戲,這名學生很興奮,先將沙包扔在第一個格子中,單腳跳進第二個格子中,由于沒站穩,一著急,一下踩著了“房子”的線。幾個細心的學生發現后,連忙叫喊道:“踩線了!”“犯規了!”“該下場了!”……此時,師趁勢引導:“不能踩線就是‘跳房子’游戲中的一項規則。同學們最喜歡玩游戲了,你們還知道哪些游戲規則呢?”
生1:我喜歡打乒乓球。我和好朋友打乒乓球時定了規則:每局打7球,打3球后開始換發球。
生2:我們常玩“貓捉老鼠”的游戲,這個游戲的規則是如果洞外的“貓”捉到了出洞的“老鼠”,“貓”和“老鼠”的角色就要互換,“老鼠”可就當上了“貓大王”了!
師:游戲都有規則,生活中,你們還知道哪些規則呢?
生3:我知道學校里有規則,如打上課鈴后,老師和學生都必須按課表進教室上課。
生4:你們不知道,我家還訂了家規呢!爸爸抽煙上癮,為爸爸的身體健康著想,我們家訂了一條家規,那就是爸爸每天最多只能抽兩支煙!
生5:我發現公共場所也有規則,如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等。
生6:特殊時期還有特殊的規則呢!如“非典”期間,到醫院看病必須先量體溫。
師(故作頓悟狀):哦,看來,生活中處處有規則。那么,到底什么是規則呢?
生7:我知道了,規則就是規定,就是要求。
生8:我想,規則就是人人必須要做到的……
師:把大家的意見綜合起來,規則就是大家必須共同遵守的具體規定。
……
反思:《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本理念:“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庇螒蚴菍W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幫助學生將抽象的規則概念具體化,開課呈現最熟悉、最普通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跳房子”游戲,使學生在玩中發現“違規”現象,自然引入“規則”的話題。然后在師生的交流中,從游戲規則引向生活中更廣泛的規則,如校規、家規、公共場所中的各種規則等。這種以游戲導入的教學方式,少了教師向學生強加灌輸的理論,少了枯燥乏味的對話,更多的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極大地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
片斷二:合作——自主制定規則
(講臺上擺放著跳繩、毽子、呼啦圈、沙包、皮球等學生活動的物品)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特別喜歡玩游戲,現在給大家提供一個玩的機會。同學們可以自由組成小姐,自由選擇講臺上提供的物品開展活動,各組制定好規則后就可以開展活動了,有興趣嗎?(師話音剛落,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學生自主選擇游戲伙伴,自主分組,自主選擇物品。討論制定游戲規則時,師巡視,隨時掌握學生活動的進展情況。其間,師發現一組學生在商議、制定游戲規則時爭論得熱火朝天)
生1:我們來玩踢毽子的游戲吧?(有幾個學生連忙擺手、搖頭)
生2:太老套了,能否在玩法上想點新花樣?
生3:對,我們來玩“巧運鍵”的游戲。規定一個起點和一個終點,誰能把毽子從起點運到終點,并且毽子不落地,誰就是勝利者,中途不能用手扶毽子,如果毽子掉在地上就要被罰下場。
生4:這樣有點新意,不過應該加大難度,可以把毽子頂在頭上。
生5:還可以把毽子放在腳背上、手臂上,這樣玩的花樣不是更多了嗎?
生6:真有趣,這樣一來,游戲名稱應該改叫“運毽過河”了。嘻嘻,這比“巧運毽”更形象了。
生7:玩游戲的路程可以是從起點到終點,再從終點到起點。
生8(連忙反駁):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要走一個來回,花的時間長了點,其他同學要等好半天才能玩呢!
生9:我們幾個人可以排隊輪流玩游戲,這樣可以保證每個人都能玩到。(大家紛紛點頭贊許,開始高高興興地玩“運毽過河”的游戲)
各組制定好游戲規則開展活動后,師與學生共同回顧、交流活動過程,最后達成共識:規則是大家商議后共同制定出的,沒有規則或有規則不遵守,活動將無法進行。
……
反思:上述活動設計的意圖是為了讓學生體驗制定規則的過程。在活動中,學生始終是選擇、決策、行動的主體,同時發揮個體的獨特性,如自成小組、自選材料、自行合作、自由討論、自主發現等,這一具有開放性和自主性的教學過程為學生開辟了自主體驗、交流合作的空間。通過交流互動、合作學習,讓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的精神,在共同經歷、體驗制定規則的過程中實現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
片斷三:發現——培養規則意識
師(出示《規則棋》):看看能發現什么?
生1:我發現在生活中規則無處不在,如在電影院看電影時不能大聲喧嘩、過馬路時應走斑馬線等。
生2:我發現《規則棋》中的一些規則還沒有制定完,需要組里的同學共同制定后才能玩棋。
生3:我讀懂了《規則棋》中的一些規則,如有一格里的內容是“小朋友在馬路上踢足球”,這個小朋友違反了交通規則;在玩棋時,棋子正好走到這一格,下棋的人將會受到停走一次的懲罰。
生4:太棒了!我真想馬上玩《規則棋》,因為我發現在玩《遵守棋》的過程中,只要遵守規則,還能獲得一枚“守規則小衛士”的獎章呢!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人人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現在我們開始玩棋吧!
……
反思: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睂嵺`也證明,“發現”比“接受”更有價值。本環節中,教師把學習的時空留給學生,將學生喜愛的玩棋游戲引入課堂中,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發現,學生參與的激情高漲,這也是“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在體驗中學”自主性學習方式的體現。
總之,游戲中蘊含著珍貴的教育價值。游戲化教學方式為教師提供了一種順應兒童天性的法則,讓我們珍視游戲化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教育價值,促進學生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獲得真正、自主的發展。
(特約編輯木清)
G623.15
A
1007-9068(2016)2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