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志峰
以教育民生觀為引領加快建設特殊教育“首善之區”
● 付志峰
責任編輯:顧明珠 趙華麗
辦好特殊教育,對于保障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的權利、增加殘疾人家庭福祉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北京市歷來高度重視特殊教育,2013年北京市政府向全社會發出“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的承諾,并啟動實施中小學融合教育行動計劃,重點推進了六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為殘疾學生平等參與、全面發展創造便利條件和友好環境,使殘疾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通過教育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一是明確責任,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權利。在教育民生觀的引領下,北京市將辦好特殊教育作為政府責任。北京市教委在推進首都教育現代化過程中,加大對殘疾兒童的教育傾斜力度,構建“發展性”和“補償性”相結合的教育機制,殘疾兒童不僅有學上,優質化、個性化教育需求也得到更好滿足。
二是夯實基礎,努力促進殘疾兒童受教育機會公平。其一,完善入學規則,嚴格落實融合教育行動計劃有關殘疾兒童免試就近入學要求,持續提高殘疾兒童就近入學比例。其二,擴大學位供給,積極應對殘疾兒童的入學需求。為保障所有符合條件的適齡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北京市按照“推進增量、盤活存量”的思路,多渠道增加義務教育學位。市教委每年投資1個億,通過無障礙環境改造、資源教室建設等方式,使全市每一所普通中小學都具備了接收殘疾學生的能力。針對近年來自閉癥兒童發病率上升問題,統籌指導各區建立自閉癥兒童教育資源中心,在特殊教育學校籌建自閉癥學部,并協同市殘聯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自閉癥學生提供康復訓練服務。
三是健全機制,構建特殊教育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其一,健全機制,研制特殊教育公共服務標準。制定了全國首個省級《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及實施細則,研制《特教教師基本功標準》《特教學生學業質量標準》,推動特殊教育規范化、優質化發展。制定實施《北京市中小學融合教育質量評價標準》和《北京市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及資源中心、資源教室配套細則,細化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支持服務融合教育發展的質量要求。實施特殊教育學校學生“雙學籍”制度、市級示范性資源教室建設等系列配套措施。其二,統籌師資培訓,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融合教育專業教師隊伍。市教委每年投入500萬元重點用于融合教育資源教師、巡回指導教師、融合教育骨干教師的專業培訓,開展體驗式教師培訓,采用一對一“跟崗”方式,有力支持了融合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發展,3年來共培訓融合教育相關專業教師5000余人次。
未來五年,北京市將大力推進特殊教育供給側改革。充分發揮特殊教育中心引領作用,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保障體系,引導特殊教育學校多元發展,加強普通學校融合能力建設,不斷提升殘疾兒童受教育水平,努力將北京建設為特殊教育“首善之區”。
(作者為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