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新
淺談學習型特校的創建策略
● 王玉新
創建學習型特教學校是當前特殊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形成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提升辦學水平、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創建;學習型特教學校;思考
學習型特校創建是在“終身學習”理念下,激勵培養干部教師自主學習、形成較為濃厚的學習氣氛,進而打造高質量的干部教師隊伍的一種有效途徑。[1]創建學習型特教學校,對提升特殊教育辦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特教學校本著“學普研特,普特融合”方針,在做好基礎建設工作的同時,重視彰顯特色品牌的學習型特教學校建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校全體師生的觀念和行為。學校在“創建學習型特教學校”大課題的引領下,不斷收獲成果,先后被評為“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自治區級精神文明單位”“自治區模范教職工之家”“自治區級德育示范學校”“自治區和諧校園”等,還被教育部、中殘聯命名為“全國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
(一)創建學習型干部隊伍
學校領導不僅是創建學習型特教學校的組織者、策劃者、管理運行者,更是先行者、實踐者。作為領導干部,要做深入學習、持久學習的表率,也要成為學以致用、學有所獲的榜樣,成為勤于思考、勇于創新、敢于落實的模范。在推進學習型特教學校創建的過程中,要積極適應特教學校的辦學定位、管理模式、師生需求等,在學習中不斷創新教育教學及管理的模式,加深對特殊教育事業發展規律的認識。
學校從領導班子抓起,不斷加強知識的擴充和更新,提高自身修養,并積極倡導學校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根據學校的學情、辦學目標、發展前景等,不斷研究和探索,建設人民滿意、有特色的品牌特教學校。
(二)創建學習型教師隊伍
教師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體,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教師的發展。學習是教師提升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2]目前,學校在編教師67名,本科率達98%。教職工積極自學,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全員為心理健康輔導員,并擁有中級蒙臺梭利師證、手語翻譯證書,部分教師取得二級心理咨詢師證、三級心理咨詢師證等。
10年來,我校堅持打造“讀書工程”,倡導每年度每人需購買特殊教育專業書籍10本,其他書籍20本(書費由個人、學校共同承擔),并組織各教學部、各教研組開展相應的作品研討會、讀書演講比賽、讀書沙龍等。每年度分別選派骨干教師赴區內外高校參加“國培計劃”“特教專業培訓”“崗前培訓”“繼續教育”等,基本達到全員每年都能進行不同層次的“充電”。
通過培訓,使教師轉變了教育觀念,更新了教育理念,優化了知識結構,增強了業務工作能力,從而打造了一支學習型教師隊伍。
(三)建設學習型育人環境
巴州特教學校位于新疆庫爾勒市,校園內環境優雅,書香滿園。學校重視學習型育人環境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進特殊教育現代化。投資300余萬元,建設面積900平方米的數字化圖書館,藏書量達到4萬余冊,自行制作盲文書籍達3000余冊,其中設有智慧閱覽室、電子閱覽室、開放型書吧、報刊閱覽室等多個功能室。
今年,學校成功掛牌新疆唯一一所“自治區手語培訓基地”,購置120萬元的手語培訓設備,面向社會提供免費手語培訓。建設了現代化的藝術館,積極構建數字化實驗室建設項目,成立了“巴州特教學校資源中心”,積極籌辦“巴州盲文資源中心”“巴州聾兒康復中心”。建立、完善信息資源以及盲文資源平臺,開展應用模式研究,以滿足教師備課、教學需要,讓學生在基于個性化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成長。
(一)文體活動增強凝聚力
學校立足文體活動,積極探索增強團隊凝聚力的有效措施。充分發揮圖書館、音樂教室、運動場館的職能,組建師生籃球隊、管弦樂隊、合唱隊,廣泛開展以師生為主體,以課內外文化活動為載體,以校園和班級為陣地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巴州殘疾人藝術團”,完成多臺助殘日文藝演出活動。開足體育課程,做好每年兩次的體育節活動。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積極備戰自治區殘運會和特運會。
(二)“友好幫扶”推動合作型學習
學校為教師搭建成才平臺,拓展學習渠道,采用“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向書本學習與外出考察相結合”等辦法,增強教師專業學習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目前,學校有三名教師被選為自治區特殊教育專家庫專家,受自治區教育廳委派,多次前往和田地區墨玉縣特教學校開展送教下鄉服務工作。同時,與河北省石家莊市特教學校、山東省青島市中心聾校建立了友好結對學校關系,互派教師學習交流。
此外,學校不斷加強與普校教科研的合作聯系,通過網絡研修、區域教研、校本研修、集體備課、專題研討、聽課評課、邀請專家來校講學等形式,增強教師發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學科優質課比賽,開展“新教師匯報課”“優秀教師示范課”等活動。制定并實施了“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壇新秀”評選辦法。
近年來,圍繞如何創新團隊學習模式,學校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從本地本校實際出發,我們積極探索推進“圖書館+”模式,著力構建學習型校園,取得了一定的實效。“圖書館+”模式,就是利用圖書館的有效資源,通過跨界合作,打造更舒適、更方便的公共閱讀空間。
一是推行“圖書館+德育”模式,利用圖書館資源,通過讓學生與書籍的交流,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效果。
二是推進“圖書館+教科研”模式,基于圖書館的教研環境和教研資源,進行高質量的教科研活動,讓教師真正從教科研中獲得提升。
三是推行“圖書館+職教”模式,通過圖書館的各類資源發展職業教育,不斷豐富職業教育內容與模式。
四是推行“圖書館+閱讀活動”模式,充分應用圖書館的各項資源,讓學生在閱讀中品嘗到探究的樂趣,培養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學校加快特殊教育現代化建設,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全面實施“圖書館+”的教育模式,將圖書館打造成信息資源高地,成為學校師生智慧中心、成長中心、活動中心。
推動學習型校園建設,是特教學校持續、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加快推進特殊教育現代化的實際需要。從長遠和現實看,推動學習型特教學校的構建,將成為組織創新和進步的不竭動力源泉,進而為各類殘障兒童提供更為優質、高效的特殊教育服務。
[1]胡振坤.學習型學校的理念與建構[J].開放教育研究,2003,(4).
[2]張揚群,湯光亮.創建學習型學校的理性思考[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3)
(作者單位: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特教學校,841000)
G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