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才(青海省湟中縣李家山中學)
?
數學教學應還權于學生
張勝才
(青海省湟中縣李家山中學)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們教師習慣在課堂上搞“一言堂”“滿堂灌”,自己愿意講什么就講什么,學生只有被動接受,只有俯耳傾聽。這樣的課堂教師是主角,學生只是“聽眾”,只是“看客”。《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把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唱主角。因此,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是目前一項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下面是我在初中數學實踐中的幾點淺顯做法,僅供大家參考:
數學課堂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觀察力是我們正確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也是人類智力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觀察方法。可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教師不讓學生觀察,認為這樣浪費時間,于是就大講特講這個問題是這樣,那個問題是那樣。其實這樣的教學方式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是教師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強加給學生。新課改積極倡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時,我積極把觀察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例如,在學習《軸對稱》時,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一些民間剪紙圖案,然后讓學生根據圖案做折紙實驗,學生折出很多美麗的軸對稱圖形,他們看著自己的作品很高興,然后我又引導學生觀察圖案,學生通過觀察總結出軸對稱的性質。這樣的教學方式比我們教師直接給學生灌輸知識好多了,學生在觀察中有了收獲,有了體驗。
傳統課堂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是課堂的主宰,站在高高的課堂上俯視一切,自以為自己的權利不可侵犯,學生不能打斷教師的講話,不能違背老師的意愿,稍有偏離,教師就怒不可遏。《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度,要注重師生互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再搞“一言堂”,不能再獨斷專行,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時,我積極把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教師則虛心接受。例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時,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學習成果,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全班學生一起解決。這樣,學生就有了說話的機會,學生就成了課堂的真正主角。
新課改積極倡導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不能再一人主宰課堂,而應該尊重學生的意見,聽取學生的心聲。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徹底拋棄“一言堂”,徹底拋棄“滿堂灌”。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積極踐行新課改理念,把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我們的學生就會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參考文獻:
[1]陳紅日.體現學生主體地在數學教學中的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1).
[2]繆善青.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觀察能力的培養.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秀教育論文集[C],2000.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