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欽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廷坪中學)
試論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李昌欽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廷坪中學)
初中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獲得確立并逐漸形成的關鍵時期,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在塑造學生正確觀念和道德標準方面有著重要影響。所以,教師必須緊緊圍繞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這一特性,同時結合新課標理念,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實現對初中學生的德育要求。
思想品德;初中;解決對策
隨著新課標的深入推行,傳統觀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這對教師的教學效率也產生了不利影響。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工作分析,總結出關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和解決對策。本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討論。
1.目標性質認識不清
思想品德作為一門具有特殊性質的學科,與其他的學科課程既有著共性,也有其自己的獨特性質。思想品德課不僅是智育的課程,更是德育的課程,同時也是為初中生思想品德水平獲得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學科。
可是,受應試教育觀念的負面影響,有的教師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目標設定為應付考試。他們往往在教學過程中過度重視知識的傳授,從而忽視對學生的道德培養。這直接導致教學目標發生偏離,也最終導致教師無法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正確建立進行引領和培養,學生也難以通過思想道德課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長此以往,這不僅會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失去興趣,課程的性質也會隨之發生不良的改變。
2.主要任務存在偏差
現在依舊有少數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存在這樣的想法:只有讓自己的學生在考試中,尤其是中考獲得優異的思想品德成績就是對學生負責,就是自己全部的教學任務。這使得他們忽視了學生通過思想品德課程獲得科學的身心發展的過程。這些教師便以學科的本位觀念作為起點,片面強調課程在考試中的地位,爭取到大量的課時之后,進行的不是對學生道德和心理素質的教育,而是無盡的練習和訓練。更有甚者,個別初三思想品德課的課時增加到每周七節,并且內容幾乎全被復習資料的學習,模擬試卷的講評所占據。這直接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妨礙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反而造成了不良影響。
3.觀念方法需要改善
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根深蒂固,個別教師缺乏工作的責任心。一些教師缺乏職業激情和創新熱情,延續著較為落后的教學方法。他們缺乏對教材的深入研究,大多通過生硬記憶讓學生進行學習,懶于甚至不愿接受新鮮、科學的教學觀念和方法。這樣不僅使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缺乏積極主動性,甚至給整個初中思想品德教師隊伍的形象都帶來了不良影響。
4.課程標準把握不全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是思想品德課程的建構基礎和綱領性文件,也是以國家名義站在國家的高度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進行的規范。新課標不僅具有權威、富有時代氣息和指導性的特點,同時也是時代賦予思想品德教師任務的前提條件。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必須把自己的教學和新課標緊密結合,讓新課標對教師的教學進行科學、有力指導。
可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是部分學校和教師對新課標學習僅僅是一次性的,應付差事,學過即忘。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舊把教材內容作為唯一標準,缺乏對教材的整合,學生學習沒有科學性,知識點無法實現系統化和整體化,而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這一目的更是無從談起。
1.對新課標和教材進行研讀
正如上文所述,新課標內容是國家進行教科書編寫、考試的命題,教師進行教學和評估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國家對課程進行評價的基礎。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資料,更是學生實現課程學習的重要媒介。所以,教師必須對教材具有正確和充分的認識,并以此實現科學有效的教學。
首先,教師應當站在全局的層面對整個初中思想品德教材進行充分掌握和了解,其中包括課程的主題設置,各主題的詳細教學內容,各教學內容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應當達到的教育效果等;其次,教師必須把握不同板塊間、單元間、課程甚至段落間的內在聯系,通過提煉主線的方式確定課程的邏輯體系。最后,教師應當從“心理健康、道德品質、法律法規和國家國情”四個方面進行學習內容的分類,構建思想品德課程的結構。不僅如此,教師還要通過深入研讀教材的方式把教材讀“薄”和讀“活”,進而有的放矢地順利開展教學活動。另外,教師還需要結合自己學生的特點和本校情況,進行教學計劃的科學制定,合理統籌課時安排。同時,教師要充分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均衡性,通過各部分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制訂出一份科學、合理、可行的教學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的時間分配和結構安排上還要預設出一定的彈性空間,防止由于學校放假、臨時考試、教師臨時外出等原因造成教學安排的變化。
通過這樣的研讀和安排,可以使教師對新課標和教材的內容與主旨進行整體性掌握,有利于明確教學思路,4.有效分析習題
教師負責把學生引入到物理問題中,學生需要自己進行積極探究,而后最重要的是學生能夠解決問題。在引導學生理解習題時,培養其抓關鍵字句的能力,分析隱藏的物理條件,如,勻速、靜止、光滑、平衡等詞語,以便于對解題的方向做出初步判斷。接著就要分析習題的物理流程,其最主要過程是學生自己完成,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和激發其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對于具有挑戰性的習題,教師則需要設計好習題的解決方式,將原題分解為若干個簡單的物理問題,帶動學生逐一進行剖析。對于此類練習題,教師應將習題的設疑做得更加細致,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解決習題,而不讓其變為廢題。
5.拓展習題
(1)一題多解
所謂一題多解,就是啟發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思路,運用不同的方法和運算過程去分析以及解答同一道習題的練習活動。這一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為了節省時間而將其直接忽視。一題多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靈活掌握知識的各個方面,培養和發揮其創造性,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當多鼓勵學生采用這種方法進行習題練習。學生越是積極探究各種習題的解題方法,就越利于其各項思維的全面發展。
(2)一題多變
物理習題都是原始物理問題的改編,習題模型都源自于生活,所以在教學中涉及同一概念或規律的物理問題題型變化多樣,但無論怎么變化,這些習題都有著本質的共同點。因而,教師在展示這些習題的時候,應多考慮改變它們的條件或情境,以此進一步深化訓練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認識事物,提高其綜合思維能力。
6.習題課后評價
習題課后,教師一般都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習題作業,然后進行批改,根據學生作業反饋的信息,教師就能了解到他們掌握知識的程度。課后作業就是習題課的延伸,教師不僅要上好習題課,還要認真批改每個學生的作業,及時發現和糾正他們的錯誤。對于學生而言,及時的信息反饋才更有效果。
總而言之,物理習題課的教學主要目的是為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因此,教師需要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培養他們的思考、實踐和相關思維能力,達到習題課的預期教學目的。
[1]張鋁明.物理習題教學的現狀分析及教學建議[J].物理教學探討,2008(5).
[2]徐微青.關于物理習題教學的幾點反思[J].物理教師,2007(9).
[3]白萬倉.物理習題教學的優化問題[J].考試周刊,2007(35).
[4]朱斌宏.中學物理習題教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