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
(江西省豐城市豐城中學)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常態課“變身”優質課
李翠
(江西省豐城市豐城中學)
作為一名普通老師的我,在平常的教學中喜歡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充滿求知的愉悅感,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努力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有效表達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經過這些年的不斷探索,我認為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將常態課打造成優質課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要求。
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什么,是讓學生進行最有效的學習。一方面,在這節課中,教師的每個教學內容,設計的每個教學環節、每個問題是要有意義的。這就要求我們對教學設計進行精雕細琢,把一切不能很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的環節刪除或更改,把一切重復例題或練習刪除。另一方面,這節課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也就是新課標要求的人人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對于學生來說,最基本的意義是學到了新的知識,這里的“學到”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主動地獲取知識,而非教師把知識嚼爛再喂給他們。高層次的意義是獲得良好的情感體會,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愿望,并主動深入到新的學習中去。這就要求教師多給學生創造機會,設好疑問,讓他們經歷“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解題過程,這種豁然貫通的感覺必將成為他們主動探索數學奧秘的強大精神動力。
導入新課是一堂課的重要環節,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導入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數學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活躍起來。比如,教學“乘方”時,教師用一張薄薄的紙對折,讓學生求對折64次后的厚度導入新課,引起了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這是一個很成功的新課導入。導入的方式有很多,如從感受數學文化導入,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時,我就在網上查了一些迪卡兒的資料,跟蹤了平面直角坐標系的起源,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史,感受數學的魅力。另外,還有實驗導入、游戲引入等,只要我們用心去琢磨,其實都可以做得很精彩,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找好新課的切入點,靈活選擇。
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能促進師生雙方的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與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的學習主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師生平等,生生平等
很多時候,我們老師做事或解題只是按照自己固有的模式,缺少創新思維,而孩子們的思維最為活躍,經常能別出心裁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只要我們在課堂上放下身段,與孩子們一起找到問題的原點,平等交流,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
教育專家魏書生老師說:“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我們在備課時就應設計好學生的展示內容,在課堂上也要隨機應變地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學生能做的盡量讓他們替代我們做。
3.及時評價學生,評價要以表揚、鼓勵為主,批評否定為輔
老師一個贊賞的眼光,一個會心的微笑都能激勵學生。
雖然我們在備課時要盡量預設好教學具體內容以及課堂活動方案,但課堂是一個真實的生動的過程,學生是有思維的,是有個性差異的,他們必將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如果課堂的一切都按照預設的軌跡,那學生就成了復制老師知識、老師思維的工具,何來“教學相長”。有人說,能把學生越教越聰明的老師讓人感覺到是最幸福的老師。如何把學生越教越聰明呢?我認為要嘗試去做以下幾點:(1)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經歷自主學習的過程,營造一種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最好的精神狀態下碰撞出思維的火花。(2)鼓勵學生質疑。學生能夠提出問題,說明他經歷了一個積極的探索過程,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學習品質。(3)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學習數學,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4)課堂小結除了有收獲,還要有疑惑與發現,在這個回顧的過程,學生除了將所學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還能積極地去思考,去尋找新的探究點,這就讓課堂知識有了一個延伸。
首先,語言簡潔,力爭做到不講一句廢話,更不能有口頭禪(這是最低層次)。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一定要改掉對重要知識重復啰嗦的習慣;其次,準確科學,給學生布置任務時要準確,對概念、定理等的歸納要準確而科學;再次,要具有啟發性和教育性,最高層次是藝術性,可以是風趣幽默,可以是委婉,也可以是引人深思。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要求,一節優質課還應具備很多其他要求,如,教學中,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要活用教材,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課堂要有一定的趣味性等。相信,只要我們經常反思自己的課能否達到這些要求,課前花時間認真備課,多聽、多想、多改,一定能把我們的常態課變身為優質課。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