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穎娟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初級中學)
減少課堂替代,打造高效課堂
——淺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替代現象及應對策略
薛穎娟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初級中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設計各種學習任務和活動,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形成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被替代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本該學生說的被教師搶先答了;本應學生思考的,教師接著就給出答案了;本需要全體學生思考的,卻讓個別學生替代回答了;本來應該全體學生動筆的,卻讓部分學生的口頭所替代了。在課堂上本該由學生個體完成的事卻被教師或其他學生替代的現象,就稱為課堂替代。
課堂替代的直接后果就是低效課堂:教師賣力地講授,學生吃力地接受;教師講得緊張有序,學生顯得若無其事;教師講得“非常清楚”,學生學得稀里糊涂;教師講得激情澎湃,一些學生呆頭呆腦。因此,要實現高效課堂,減少課堂替代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1.具體明確地指導學生預習
提早把預習要求和作業發給學生,通過預習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重點,找出自己在學本節課時的難點,帶著重難點聽課。如,在教授牛津初中英語7B Unit7 Reading前,可以布置如下預習作業:(1)閱讀文章,回答以下幾個問題:When did the fire happen?How old is Mrs.Sun?What did Lin Tao do to help Mrs.Sun out?How long was he in hospital?Was he afraid at thatmoment when the fire happened?(2)在你不會讀和理解不了的地方做標記,準備在課堂交流。(3)劃出你認為重要的詞組句子。這樣具體明確地指導學生預習,學生不僅可以在上課前了解重難點,還能在課堂上主動積極地聽講、記筆記。更重要的是,一些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在預習時可以自由把握時間,彌補自己的不足。
2.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的主動性和差異性
首先,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論是知識、技能還是精神上的發展是主動而非被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引領者、指導者而非替代者。其次,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是有個體差異性的。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從本質上說是學生個體之間的特殊性和唯一性,因此,教師不應該將全班學生看成一個整體而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該從差異性出發,研究每個具體的學生。只有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才能真正減少課堂替代問題。比如,對于哪怕是英語詞組和英語句型提的簡單的問題,教師不要為了節省時間就直接給出答案或讓學生一起回答,而是要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來回答,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給他們更多的機會。
3.科學合理地建立學習小組
現在我國中小學采取的主要是班級授課制,班級授課制有很多優點,但在注重學生差異性和培養學生主動性方面存在欠缺。因此,建立學習小組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手段。但學習小組的建立普遍流于形式,是為了建立而建立,在小組討論中,就會出現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都以優等生發現的結論為準,沒有其他個人的想法,這樣小組合作交流效果就大打折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要進行合理的分組,按照英語學習水平進行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分組。每組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教師要特別鼓勵非優等生主動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等,讓每個學生的英語水平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4.精講多練,落實當堂訓練
講授法是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但處理不當就容易進入教師一言堂,替代學生的低效課堂,落實當堂訓練就可以彌補講授法的不足。要落實當堂訓練,就要求教師充分備課,盡力使課堂講課時間更加緊湊,讓出時間給學生進行口頭和筆頭的訓練。特別注意的是,口頭訓練一定要讓所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展示的機會也要適當地給中等和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讓他們通過展示,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當然,有的知識點不僅要口頭上訓練,更要落實到筆頭上。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教師要走下講臺巡視學生的解題過程,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必要時候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擁有沒有他人替代的練習機會,課堂才能真正高效起來。
總而言之,想要打造英語高效課堂,教師最緊要的就是要轉變觀念,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個別差異性,在課堂教學中堅守“三個凡是”,凡是學生可以自己完成的,教師絕不替代,凡是全體學生自己可以完成的,不要讓個別學生替代,凡是必須筆頭訓練的,絕不用口頭訓練替代。
林華民.做一流的教學能手[M].北京:朝華出版社,2010.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