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雨
(重慶市江津區石門小學 重慶 402256)
新課改下如何開展小學體育教學
程 雨
(重慶市江津區石門小學 重慶 402256)
在小學教學中,體育是德智體美勞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新課改要求體育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大力促進體育教學的健康發展。相比要學習多少體育動作,掌握多少種運動技能,新課改更加傾向于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的習慣,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本文就新課改中出現的新的要求對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新課改 小學體育教學
體育學科是推進新課改的重要場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是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當前,新課改要求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反對應試教育,但是體育納入升學考試這一現實又和新課改的理念有了矛盾,那么如何在開展素質教育的同時又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就成了目前小學體育老師遇到的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對于小學體育教師而言,既是挑戰,又蘊含機遇。它看起來比較難以實現,但是如果能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既落實素質教育,又教給學生一些應試技能,就能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也為體育教師自身的發展創造更有利條件。那么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努力,創設一堂既符合新課改理念,又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體育課呢?[1]
體育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所以體育課本上很多理論性的東西對學生來說根本沒什么太大的作用,書上那些比較空泛的理論對學生的預習和復習也起不到很大的幫助。傳統的體育課堂就是,要學習哪一套動作,都是教師先給同學們整體示范一遍,然后再用分解動作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教學生。學生只是機械地跟著教師的節奏,重復教師教的動作,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體現。其實要想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在一堂課快要結束的時候,告訴學生下堂課他們要學習什么內容,并提前做幾遍示范。讓學生在課下自己學習,嘗試通過自己的練習掌握這套動作。然后下次課的時候就讓學生來展示他學會的部分,談談他學習的感受和運用的學習方法。這樣可以讓促進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小學生是很渴望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的,這種方法不僅做到了以學生為主,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主動學習,體會到體育學習的樂趣。
小學生是比較好奇和好動的。體育課是運動型的課程,一開始他們可能會抱著很大的熱情去參與,但是如果這堂課比較死板沒有活力,他們就會很快失去興趣,不想接觸體育了。傳統的體育教學中,“下蹲、跳躍、彎腰”等這些基本動作完成的方式比較老套,都是讓同學們喊著節拍,按照順序來做,這樣既無聊又沒有新意。這時候小學體育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游戲活動,把這些動作串聯起來,既緊張刺激又能完成這些動作的訓練。比如說,可以讓每個同學認定自己是一種水果或蔬菜的名字,然后站成一圈,玩“某某蹲完某某跳”的游戲,同學們在玩的時候要做動作,還要記住自己的代號,考驗他們的動作和大腦的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游戲教學”是教學中的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讓學生通過玩游戲學會一些東西,邊玩邊學,尤其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小學體育課中有一些理論性知識,但更多的是怎樣將這些理論體現到實踐中。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講一些理論,讓同學們實踐,然后教師再根據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給同學們講解,最后學生再實踐。比如說在對小學生進行籃球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先講解拍球、傳球的基本知識,講一些諸如在比賽場上不能帶球跑、一旦抱球就得投籃或投給隊友等一些基本規則,要讓學生養成一種規則意識,主動遵守規則。然后教師把學生分成幾支隊伍,讓兩支隊伍之間打比賽,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觀察學生的表現,針對他們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最后再把他們重新組合再比賽一次,反饋訓練效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及時將學到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出了問題及時改正,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體育課的一些內容。
小學生是很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的。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對表現比較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他再接再厲。對于表現暫時不太理想的學生,教師不能一味地苛責他們,應該看到他們做的一些努力,肯定他們的表現,對他們多一些耐心,爭取讓所有同學共同進步。合理的評價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價值得到實現,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的觀念中,教師仿佛是高高在上的,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學生只是接受者,學生只能一味接受,不能質疑教師。這種方法其實是不合理的。教師教給學生知識,學生理應尊重教師,但尊重不等于神化,教師也是普通人,教師更希望在課堂上能和學生平等地交流。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由于存在一定年齡差,教師基本不參與學生的活動和游戲,教師和學生之間始終存在一定隔閡。其實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請同學們發表看法,在完成了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做游戲,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被尊重,自己和教師是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師生平等,在平等的基礎上,學生能更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不懂的也敢于向教師提問。
筆者認為,新課改中對于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習慣,養成終生體育意識的要求更符合體育課的精髓,小學體育教師也要從這些方面做出努力。要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運動技能和技巧,比如跑步時“三步一呼或三步一吸”,腳抽筋時要坐下休息,注意彎曲腳等一些基本常識,讓學生在運動時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同時老師要讓同學們知道,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釋放壓力,有利于身心健康。要引導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運動習慣,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教師也要養成勤于做記錄的習慣,及時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調整教學方式,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更適合于學生。
新課改提倡素質教育,這對小學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貫徹這一理念,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有更多表現機會,創設情景,改變單一教學模式,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合理評價,給予更多鼓勵,角色轉變,發展新型師生關系方面做出努力,使體育課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
[1]曹駿.探討新課改下的小學體育田徑訓練開展措施[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0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