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煥娣
(河北任丘華北油田東風中學)
三高一細提效率
——探究高效課堂之法
曹煥娣
(河北任丘華北油田東風中學)
對于一個學校來說,教學質量是生命線,如何讓自己學校的教學質量登高問鼎是學校發展壯大的首要問題;對于一個教師來說,課堂教學是生命線,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是教師應該日日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個有著21年教齡的語文教師,我經歷了語文教學的幾次改革。從最初的“傳道、授業、解惑”到“教學相長”,再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我感受到為了提高課堂效率,為了培養學生的高素質,我們從以教會學生知識轉變到教會學生學習方法,這條路我們走得艱難而堅定。但不管如何變化,向45分鐘要質量,全力打造高效課堂,是個永恒的話題,且時探時新。
我認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讓多媒體充當教師的護花使者,會使課堂更緊湊、更豐富、更精彩,也更高效。
不打無準備之仗。一節課只有45分鐘,這45分鐘要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標,想要什么效果,在上課之前應明晰確定。一直呈現在全體師生面前的教學目標就是一把標準尺,達成目標就是成功的,否則就是失敗的,決不含糊。不能想著這節課上不完,下節課再講;今天說不完明天再說。一節課可能啰嗦成兩節,課堂成了自由市場。學生也就糊里糊涂,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魯迅先生曾說:無端地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于謀財害命。上課應像打仗,戰斗任務確定,策略方法可以靈活掌握,不能一成不變,不能墨守成規。明確的教學目的就如軍隊的統帥,是靈魂、是綱領。每一節課要求獨立成篇,又可連綴起來互相呼應。沒有目標的課堂無疑是一盤散沙,隨心所欲的結果必將隨波逐流,走到哪兒是哪兒,結果與高效永遠背道而馳。教學目標的制定應包括學生學會什么,通過什么方法學,學的過程如何。對于教師來說,那就是應有詳盡而系統的備課:教材、學生、自己,還有各種其他的可用資源,所謂“知己知生,百教不殆”。
預習不是隨意地翻翻書,讀兩遍課文。預習要科學安排,有目的,有要求,有得,有惑。要求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得落到實處,導學案可以讓學生通過下載的方式獲得或打印,最終結果落實到紙上。這就要求教師布置好學生預習任務:一是針對預習的內容,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預習內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記號;三是對于預習的內容,有什么感受想法的,把它記下來。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面對新知識之前都有一個充分的知識與心理準備。課堂上學生會講的讓學生講,學生會做的讓學生做,學生能完成的讓學生自己完成,課堂教學的重點就放在學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學過程做到有的放矢,既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又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生的自學能力、質疑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正式上課時思維快速進入最佳狀態,它就好像一臺巨大的吸力器,會把知識源源不斷地吸收進來,課堂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就如同當初反對填鴨式一樣,我也反對任何一種以偏概全的教學方式。我崇尚教無定則,一節課采取什么方式應根據這節課的目的而定,量體裁衣。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必須保證課堂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導語鋪陳也好,講解分析也好,答疑解惑也好,都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而做,課堂真正的主人永遠只是學生。如同導演講戲講得再好,真正表演的是演員一樣。我們的講解和示范就是讓演員學會表演,讓演員演得更好,不能喧賓奪主。只有在課堂上真正把學生推上舞臺,讓學生唱主角,他們才能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于創新、敢于創造,才能使課堂激情四溢,才能使學生智慧的火花不斷綻放。而多媒體的使用無疑會讓老師如虎添翼,使語文課堂聲色俱佳。
“千里長堤,潰于蟻穴。”要想把“高效”落到實處,還得要注意:(1)重視每一分鐘,決不浪費。如課前到崗,保證第一分鐘的質量;(2)各個環節之間要緊湊,過渡自然而緊密;(3)教師用語、表意要簡明清楚,杜絕含糊、模棱兩可的用詞;(4)討論問題時,問題要明確,時間要有限制,可適當給予點撥啟發,避免無謂的拖延;(5)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語言天賦,調動學生的興趣、熱情;(6)不多上一分鐘,也決不提前一分鐘。
總之,只有高效利用每一分鐘,以宏觀為經,細節為緯,用老師寫滿愛的心、溢滿詩意的語言,充滿睿智的講解,才能編織出精、密、美的高效課堂。
其實,打造高效課堂永遠不是一人一家之言,也決不會有一定之規,通向成功的路不會只有一條。即使是以前成功的也不見得總是適用,我們只有與時俱進,時時創新,才能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真正地實現素質教育。
屈原曾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百花競開、百鳥爭鳴的語文教學天地,面對培養素質,提高質量的語文教學之路,我亦如此。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