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德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學)
數學課堂氛圍如何調適
張生德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學)
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環境,有效激發學生認識過程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既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又可以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課堂活動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
調動非智力因素,激發認知熱情應做好以下幾點:
1.挖掘數學教材中豐富的情感因素,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枯燥的材料生動化,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加深對數學的理解。
2.教師要想方設法架起水乳交融的師生情感橋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充沛的精力、生動的語言、深切的情感講課,往往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態度,對學生真摯無私的愛都會感染學生。教師熱愛學生,在師生情感交流中處于主導地位,是教師取得學生信任的基礎,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積極響應和配合。
3.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抓好時機及時表揚在進步、有創新的學生,讓他們有成就感,增強信心,奮發向上。
4.培養學生頑強學習的意志和剛毅的個性。意志在掌握知識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學生有了堅強的意志,就能鍥而不舍地攻克難關,滿懷信心地追求學習進步。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往往會產生畏難情緒,如果能穿插介紹一些數學家為了探索真理而不怕挫折、不怕犧牲的生動事跡,則不僅能幫助學生鼓足克服困難的勇氣,而且能進一步形成剛毅奮進的個性和頑強拼搏的意志。
1.創設良好的課堂情景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比如,通過小故事引入新課;通過聯系實際引入新課。
2.運用富有時代特色的語言增強吸引力。課堂語言匯入時代的活水,能給學生帶來社會發展的新信息、新觀念、新思想,對其開闊視野、豐富其精神世界、挖掘其創造潛能是不無裨益的。這種情況尤其在講實際應用題時穿插其中效果甚好。因為學生閱歷有限,信息來源不多,對于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又很感興趣,很想了解,老師課堂上的適當講解可謂投其所好。
3.根據課型、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地采取相應的教學步驟,合理安排教學結構,科學安排時間,善于駕馭課堂教學的進程,注意有良好的開端,藝術性的結尾,充分運用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交替的規律,隨時注意調節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聽課感到生動有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學互相交流,作出合理的評價,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
1.老師平時有意識地按學生基礎狀況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并指定一名組織能力較強、學習基礎較好、工作熱情較高的學生當組長。
2.要對小組長進行培訓,讓他們掌握組織小組學習和討論的基本方法,明確工作職責。
3.討論時,就是各小組同學圍坐在一起,在小組長的組織下,一起交流探索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小組討論的過程,就是合作學習的過程、共同探索的過程。他們在討論中各抒己見,互相指點,互相啟發,取長補短,既增加了信息的交流量,又拓展了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還為每個人創造均能發言的機會,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思想,甚至多于兩個思想。”小組討論創造了學生活動的舞臺,讓他們展示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成果,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體現生命價值的意義,從而激活了課堂的氣氛。
課前對練習題的精心設計,關系到課堂氣氛的好壞。
1.設計習題力求新穎有趣。多樣的題型和多變的形式往往能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并帶著循幽探奇的求知欲去研究它。在研究過程中,他們或獨立鉆研,或質疑求解,如火如荼的學習氣氛油然而生,使課堂充滿活力。
2.設計習題要有層次性。這是對不同層次學生因材施教的必然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有效訓練,才能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才能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講評習題要調動主體參與。習題講評時可以讓學生趕上講臺,既滿足學生喜歡表現自我的心理,又訓練了學生的膽量和語言表達、書面表達能力。
4.善于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做練習的期間,老師在課堂上巡視,發現學生的不足應予及時改正,并作為講評依據。有針對性地講解,不僅糾正了錯誤,而且培養了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
5.巧設習題障礙。這樣做,旨在引發學生提出問題。數學家希爾伯講:“只要一門科學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著生命力。”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具有同樣的重要性,從某個角度講,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學生也往往只注重解決問題,而不想提出問題。“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要求學生踴躍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養成好問、多問、深問的習慣,還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獨創性,培養學生勇于挑戰的科學精神,提高其素質,自然也就有利于課堂上學生積極性的調動。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