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雅心
(福建省石獅市石獅實驗中學)
新教師的挑戰
施雅心
(福建省石獅市石獅實驗中學)
面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教師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當然,這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成長、發展機遇。在教育的道路上,有鮮花的芬芳,也有荊棘的痛楚。教師需要修煉教育智慧,教育是一項需要從容和耐心的事業!
忠誠;熱愛;幸福;態度;修煉
正式步入教育這一行業,是新教師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也可以說是職業生涯的起點,相信新老師們都是豪情壯志、躊躇滿懷,想在教育大潮中一顯身手。但是,老師們也要知道,教師,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事業,是一種在平凡中見偉大、在奉獻中顯精神的工作。面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教師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當然,這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成長、發展機遇。
那么如何去抓住機遇,成功地迎接挑戰,讓自己快速地成長呢?在這里,我想和新老師們交流一下自己的幾點認識與體會。
為人師表,首先要有高深的學問,還要有正直的思想,時時處處能做表率。這就要求我們擁有教師所特有的品格——師德。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它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育人僅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教師雖然是偉大的,但是這個職業也要求我們要有犧牲和默默奉獻的精神。要具備良好的師德,我認為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其次,教師要有愛心。“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出自社會的需要、教育的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愛不能局限于個別的對象,而是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所肩負的是對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對個別孩子的教育任務。當然,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無原則的,而是始終與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愛而不寵,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這才是合格的教師。
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讓他去從事教育吧;如果你恨一個人,也讓他去從事教育吧。只要大家真正踏入教育隊伍,就會感受到,在教育的道路上,有鮮花的芬芳,也有荊棘的痛楚。教師,真的具有很大的挑戰性。我也曾徘徊在幸福教育的十字路口。直到有一次,看到學生因為自己的進步欣喜不已時,我感受到,這就是幸福的感覺;看到迎面走來的學生微笑著招呼,我看到,這就是幸福的笑臉;當學生因為我參加比賽獲得榮譽而歡呼時,我聽到,這就是幸福的聲音。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發現了開啟幸福的鑰匙——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平等地去愛每一個學生,是我們教師的底線。教師的愛很渺小,它就是那一絲不茍的敬業;教師的愛很含蓄,它就是那絮絮叨叨的啰嗦;教師的愛很深沉,它就是那不折不扣的糾錯。在我們的教學生活中,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不是一種烏托邦。細小的舉止,生本的理念,都是帶領我們走向師生和諧的航標。用小小的微笑去迎接學生,讓溫暖的感覺架起師生情感交流的平臺。早上到校,微笑著走進教室和學生打招呼;校園內不論在何處遇上學生,親切地回應學生的問候,我有個學生曾經在日記里寫道:“早上來校時的心情陰沉沉的,看到其他的人都感覺很厭煩,交作業時又把衣服弄臟了,感覺什么都在和我作對。但在樓梯口遇上了我們老師,她微笑地和我打招呼,那微笑甜甜的、很燦爛,我的心情似乎也好了很多。不就是弄臟了衣服嘛,洗干凈了還是一樣。”當我們班的語文老師把這日記給我看的時候,我很高興,因為那種感覺很美妙。
所以,我們要去尋找從事這個職業的尊嚴、價值與幸福。如果找到了,面對家長,我們將成為他們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面對學生,我們將成為他們信任的師長,而他們也將成為我們的粉絲。
一個人不同的做事態度會收到不同的成果。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一個企業招聘總裁助理,有兩位優秀的畢業生來應聘。老總問第一位畢業生:“你希望要什么?”第一位畢業生提了一連串的要求:有沒有底薪?有沒有三險?有沒有房補?車補有嗎?有沒有話補等,最后,老總不耐煩了。輪到第二位畢業生面試了,老總也問了他同樣的問題,你希望要什么?知道這位學生怎么回答的嗎?他說,我來這里能學到東西,我的待遇取決于我所做貢獻的大小。結果可想而知,第一位畢業生被淘汰了。幾年后,這位大學生成為本公司最年輕的副總。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對生命價值的態度,決定我們這輩子能走多遠。如果一個人只顧眼前,他就不會有未來。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希望在座的各位不要帶著功利心去工作。雖然我們付出了很多,或許也會取得很好的成績。
老師們,機遇從來不會青睞于無準備的人。我們既然選擇做教師,這職業一定是艱難、繁重和勞累的,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要努力讓自己累得有價值、累得有效率、累出創造、累出智慧。
教師是需要修煉教育智慧的人。我的體會是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善待孩子,真心真意地對孩子好,并且要讓他們知道。批評孩子時要讓他心服口服,知道老師都是為他好。這樣他即使不感念老師的恩,也不好意思跟老師作對。有時,老師在煩躁或沖動的時候,批評學生時會說出一些不該說的話。老師本意是好的,但是在同學面前傷孩子的心,孩子會受不了的。傷心比傷身更痛,他有可能會記恨很久。所以,老師需要學會控制情緒,需要修煉,需要注意我們的言行。教師時時刻刻都有被學生推到憤怒邊緣的危險。所以,修,除了修品性和德性,還要修耐性。教育是一項需要從容和耐心的事業!
千百年來,教育發生過多少變遷,但一定有教育永恒不變的使命,那就是教育必須為每個人、為學生和教師創造美好的人生。態度決定一切,希望新教師能不怕困難,迎接挑戰,學會享受教學,為能有一個幸福美好的教育生涯而努力!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