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山
(吉林省遼源市第五中學)
關于“有效教學”的思考
王喜山
(吉林省遼源市第五中學)
“有效”是相對于“無效”而言的。通俗地講,有效就是學生受益,有收獲。從本質上說,我們教師“備講批輔考”的任何教學環節,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學生獲取知識、具備能力,如果偏離或不靠近這一目的,教師怎么出色的努力也沒有一丁點意義。
“有效教學”,首先是要讓全體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并善始善終保持。學習情境的營造需要我們教師對學生所學交代清楚,明確任務,指明方向,觀察了解規范每一個學生。教師要調動各方面思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材料,精心設計,充分挖掘教材有效信息,努力營造互動、溝通和交流的課堂氛圍。
“有效教學”,其次是我們教師任何時刻、任何細節都要尊重、相信學生。要透徹地了解、把握課堂,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獲取新知的引領者和合作者,課堂上不再是以教師講多少,有多少精彩的表現為衡量標準,而是要以學生學多少,掌握多少等為衡量標準。
善于觀察傾聽學生的聽課狀態、思維反應并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努力使自己的備課適應學生,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珍視學生的質疑,鼓勵學生的信心,學生會才是真正的會,千萬不要為教學進度而忽視學生學習的接受度。
“有效教學”,再次必須具有對學生思維的廣泛性、深刻性的貫穿訓練。一節課學生的思維沒有開啟,沒有獨立踴躍地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那責任肯定是在我們教師。通常,我們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都習慣于把自己的備課內容從沒有任何問題提出地復述出來,教師很賣力,但學生卻很無力。課堂上要能真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起學生學習的迫切愿望,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形成學生的能力。
同時,教師要能對學生所學知識之前的基礎、習慣、能力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把握。這是設計教學思路、規劃教學過程、提出思考問題、選取訓練習題的參照依據,也是遵循新課程標準、落實考試大綱、對每一個知識點的定位要求的前提基礎。只有針對學生的具體實際,努力使課堂上教師所講“知識習題化,習題知識化”,精講精練,還學生更多時間,為學生潛能發揮創造有利條件,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最后還必須要整個課堂輕松自然和諧順暢。師生平等對話,相互質疑解難,思維火花不斷碰撞。學生沒有收獲的課堂不是真正的課堂。當然,這當中教師豐厚的知識底蘊、出色的教學設計、優良的教學方法、高超的教學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師生相互欣賞中完成所教所學內容,人人都會感覺上課是陶醉、是享受。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