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靜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北安管理局紅星農場學校 黑龍江北安 16402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我見
李春靜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北安管理局紅星農場學校 黑龍江北安 164022)
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當前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必須關注課堂,追求 “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育的質量。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動態課堂 合作學習 有效評價
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在新課改的大潮中,許多優秀教師充滿智慧,充滿詩意的精彩課堂成了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許多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呈現出單調、枯燥、繁瑣與壓抑的狀態,學生語文素養得不到真正有效地提高。課堂上沒有了生命活力的煥發與學習主體個性精神的張揚,課堂上感覺不到生命的挑戰與學習者的內在愉悅。師生實際付出的精力與實際收效差距甚遠。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索,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
如何創設情境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創設情境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創設情境時,既不能游離于所要學的知識,又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情感共鳴,激發探索欲望。如果情境的創設脫離了要掌握的知識,漫無邊際,牽強附會,這樣的情境創設就失去了意義,也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同時情境的創設如果不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就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2)在創設具體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不能超出學生實際,也就是要考慮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情境如果跟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太遠,大部分學生都沒有經歷過、或體驗過,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3)進行情境教學,課堂氣氛往往很活躍,學生的情緒處于高昂狀態,這就要求教師要控制好課堂氣氛和學生的情緒,既不能活躍到難以控制,也不能過分壓制而死氣沉沉,要松緊得當。[2]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合作學習方式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合作理論認為:合作的價值就在于通過合作,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師生間的教學相長。學生在集體中的相互作用是很大的,因為他們的年齡、知識水平、心理特征非常相似,所以同伴的一些興趣、生活學習的喜好很容易被他們接受或學習,是學生取長補短、展示個性的舞臺。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確的,但有些教師卻把它演繹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點綴”。無需諱言,當前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組活動流于形式,看似“熱熱鬧鬧”,其實是一種擺設;有的教師為急于完成教學進度,合作還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討論的問題缺乏挑戰性,不具備合作性;有的小組分工不明確,學生顯得手忙腳亂,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師要明確: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對于那些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就不需要安排合作學習。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個人探索有困難時、學生意見不一時、解答開放性問題,才是有價值的合作,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之間優勢互補的作用。其次,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應注意:1、分工明確。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有事可做,都有表現自己、展示個性的機會。2、建立機制。必須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成員都有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整個組的學習結果。3、適時引導。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意見,從而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4、教師參與。合作過程中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要成為學習小組的一員,參與學習活動,并通過提示、點撥、引導等形式,使每個學生得到發展,保證合作學習有效。[3]
動態生成是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課堂教學是一個生成性動態過程,有著我們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資源。在課堂上,教師要能從千變萬化的信息中,及時捕捉開發動態生成的有效教學資源,使用權之更接近理想的課堂。在關注學生活動、學生發展的同時,教師要活用從課堂教學中捕捉的具有教學價值的信息和教學資源。
如教學《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課中一個學生舉手告訴我:“老師,你把‘即使’的‘即’字寫錯了。”我一看,真的,我把“即使”寫成“既使”。同學們看著一貫認真的我,眼里充滿了疑惑。我心中有些后悔自己的粗心大意,感到汗顏。怎樣彌補自己的過失?對了,何不將錯就錯,把糾錯的機會讓給學生。便問:“你怎么知道老師寫錯了,能說說錯在哪里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爸爸曾經告訴過我,‘即’和‘既’,容易搞錯,要記住只有‘即使’這個詞,沒有‘既使’這個詞”。有的說:剛才查了字典,字典上的解釋,‘即’指靠近的意思,如‘可望而不可即’,也有‘就’的意思,如‘一觸即發’;‘即使’的‘即’是‘假設’的意思。‘既’指已經達到、已經過去……還有同學說:“老師我還有一個熟記的好方法:‘既’右邊是四畫,正好讀第四聲,‘即右邊是兩畫,正好讀第二聲。這樣記,就不會讀錯、寫錯了’。……
《標準》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更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是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的宗旨。有效的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評價的原則應該是客觀公正。在這個基礎上,再堅持鼓勵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價值的評價。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正確處理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能把激勵評價用到極端,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應的評價。
2.評價要適時適度。我們常說,不能濫用評價,但是也不能吝嗇評價語言。而且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評價語言。而且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給予評價。
3.評價語言要豐富。具體做到:準確不能模糊;生動還要豐富;嚴謹不失幽默;中聽更要中用;獨特不乏創新。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
[1]陳偉.新時期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報告[A].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優秀課題成果論壇論文集[C].2012.
[2]敖玉利.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群文天地,2011(14):139.
[3]包玉珍.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吉林教育,2011(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