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娟
(吉林省東豐縣黃河鎮中心小學 吉林東豐 136300)
如何有效發揮課間操的鍛煉作用
趙淑娟
(吉林省東豐縣黃河鎮中心小學 吉林東豐 136300)
課堂上,學生的大腦皮層處于高度的興奮狀態,時間長了就會產生疲勞,從而降低學習的效果和質量。課間操,可以使大腦得到積極的休息,消除疲勞,從而使學生精力充沛地上好下一節課,提高學習效率。教室里學生聚集,二氧化碳的含量顯著增加,氧氣減少,空氣固然很不新鮮。在這樣的環境中呆久了,會使人頭昏腦脹。完成兩節課的學習任務后,到操場做課間操,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就會感到格外清爽,可以改善大腦的氧氣供給。另外,同學們出來做課間操還可以使教室內的空氣得以凈化,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此外,做課間操還能使腰背肌肉得到放松,可防止脊柱變型,矯正學生的坐姿,緩解疲勞,放松腰部和背部的肌肉緊張狀態,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如何上好課間操,有效發揮課間操的鍛煉作用呢?筆者略談一孔之見。
原地 移動 固定 多樣
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做課間操了,但課間操真正起到了它的有效作用了嗎?實際不盡然,有的學生做操就是為了應付,為完成動作而做操,動作缺乏規范性,沒有力度,無精打采,節奏感不強。當然,每天做操都是固定的動作,不變的隊形,對這樣枯燥乏味的動作有反感,而導致動作懈怠是可以理解的。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好動,喜歡新穎多變,這是他們的特點。我們為什么不能根據這一特點設計多變的隊形,來滿足他們的需求,提高他們的興趣呢?在多年來的小學課間操組織管理上,我們采取了許多積極有效的措施,充分調動了學生們做操的積極性,效果極好。
以往的課間操都是原地做的,學生們做的時間長了,就沒有新鮮感了,也就不愛做了,那么,我們就想能不能讓學生們做操時由原地的變為移動的呢?通過我們的潛心研究發現,有的操節可以變原地為移動,有的不可變,我們就對可變的操節在不改變原操動作的前提下進行了變移。如我們現在學生做的第三套廣播操中的跳躍運動的一八拍中的5—8拍,由原地的改為左右移動的。這樣學生們做起來就不在束縛在原地了,只是這一輕微的改變學生就喜歡了。做操的積極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這一點也正是根據小學生們的特點而進行的,多少年來,課間操就要站成間操的隊形,視乎成了師生心目中的定式,學生們前后左右的距離相等排列,前后左右的人也是固定不變,形式上看是比較規范的,殊不知,這種循規蹈矩的延續,往往束縛了學生的運動范圍,時間長了,學生們乏味了,厭煩了,也就失去了課間操鍛煉的有效性。為了讓學生們達到鍛煉的目的,提高他們的做操興趣,在做操的同時,進行隊列變換,是有效的措施。比如,在做預備節伸展運動的第1個1八拍的動作時,改原地的提踵變為向左上提踵走,由原來的一路縱隊變成了兩路縱隊,這樣既美觀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做起操來就更起勁了。
學生們做操一般都是面朝一個方向做,為了讓學生們興趣更高,我們在有的操節里加上了兩人面對面做操,背對背做操的形式,只是變了一個方向學生們的興趣就都來了。做操的勁頭十足。看來改變做操的方式對小學生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學生們都有愛表現自己的愿望,那么我們就讓他們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從中高年級開始,每個月由一個班級負責領操,人人準備,各個登臺,這樣既煅練了他們的心理素質,又使他們為了更好的領操而努力把操做標準。對他們也是一次提升自己做操質量的機會。
每天課間操都評出一個好班級,每天都評出十個優秀的學生。然后給大家展示他們做操的風采(這里只展示個別操節。因為間操時間有限),既激發了學生把操做好的積極性,又培養了他們的競技意思和集體觀念。他們在做操的過程中心系班級榮譽,就一定能把操做好。
課間操形式的改變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年都更新,都推出新的版本,但每次改的原則是必須在保持原體操動作的前提下進行外在形式上的變換。讓學生們的新鮮感一直存在。事實證明,學生們很喜歡這種形式上的變換。也有效地發揮了課間操的鍛煉作用。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