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朋(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甘竹中學)
?
語文教學改革設想淺談
張朋
(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甘竹中學)
歷史上許多博學多才的人(比如諸葛亮、唐太宗、毛澤東、魯迅等)都曾熟讀過文學方面的書,且他們都在文學發展中發揮過重要作用,所以從這看來,學習文學有利于一個人的成長發展。因此,當前我們的學校教育在培養學生時應看重對文學的學習,即語文方面的學習,以便能使學生提升修養。那么,如何使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而提升修養呢?這就自然得歸結到如今學習新課程和語文教學改革問題上了。我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所以在平時看、教語文的過程中得到一點教與學的體會,并在此大膽地提出語文新課程與教學改革的一些設想,現就三個方面闡述如下。
傳統的語文教學是教師逐課進行順序性的講解,作一定相關知識的延伸,以使學生廣開眼界,而學生則猶如聽故事一般,當時只是感覺到興趣盎然,好聽之極,然而事后卻并未深入思考,也沒有有意識地把上下知識相貫通記憶下來,故往往出現學生學習時“只見樹林,不見森林”的片面觀念,而教師也往往只能起一個講故事人的作用。因此,在如今新課程講究互動活躍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積極重視“先面后點,點面結合”靈活記誦的方式。比如,教師在講語文的時候,先跟學生來一個總體把握講解,再細微講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宏觀把握和微觀識記相結合的方式中得到語文知識的鞏固和延展。因此,筆者主張改革舊觀念,樹立“先面后點,點面結合”靈活記誦的新觀念。
教師在教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在清楚地認識到各種知識的基礎上理清各種知識線索,比如根據新課程,首先要在宏觀上讓學生熟記,微觀上理解,這樣學了這些知識,當進入社會后,有許多語文經驗,就可以為在社會中生存提供學習借鑒了,同時也會讓學生有意識地用語文知識與當前社會對比,使學生更了解當前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實,也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珍惜當前的一切文明成果了。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最主要的是教師、學生觀念的轉變,同時也要本著“學以致用,培養道德,為國家社會發展服務”的總方針,積極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聯想力、創新力,端正學生的思想,在此基礎上,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編輯韓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