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斌(新疆阿勒泰市第三中學)
?
三個“有意”促進步——淺談班主任對中等生的教育管理
趙斌
(新疆阿勒泰市第三中學)
一個班級,優、良、差學生的分布猶如一個“紡錘體”,兩頭尖,中間粗。而占班級約70%左右的中等生卻往往被班主任忽略。他們性格溫和、聽話,按部就班上課、寫作業。表現不溫不火、成績不上不下,因為不優秀,得不到“偏愛”,因為聽話,也失去了“嚴愛”??墒?,他們才是班級的生力軍,他們體現了班級的整體風貌,他們展現了班級的全體風采。他們應該被關注。
皮格馬利翁效應顯示,期望與贊美能夠產生奇跡。每個學生都是一支潛力股,中等生身上潛藏著許多積極因素,如聽話、踏實、助人等,她們或許不聰明,但有很多是最努力的。因為平凡,他們比其他學生更渴望關注,更渴望激勵,他們是班級中潛力最大的群體。教學所倡導的“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就是主要針對這一群體而言的。因此,班主任應摒除管理定式,將目光放到中等生身上,把情感的天平向他們傾斜,了解他們,關心他們,及時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進步之處,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到教師的關愛和期望,從而獲取成就感,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
中等生因為極少違規違紀,也就不引人注意。開家長會的時候,許多教師的評價,是“挺好的”“還沒有開竅”“很認真”之類,可是學生為什么就是不優秀呢?成績為什么總是徘徊不前呢?我覺得,還是缺少發現。班級管理中發現,女生學習,勤動手,懶動腦,作業認真,但局限于抄抄寫寫,需要思考的作業往往紅叉遍布,對待錯題也不訂正。還有一些男生,會做的題就做,不會做的就抄,保證交作業就行。中等生群體,不細看,形勢一片大好,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各自都有缺點,或懶惰,或假學習,或抄襲成習。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睜大眼睛,審視中等生,善于發現,及時矯正,才能促使他們走過徘徊區,有大的進步。
成功感是繼續前進的動力,不斷進步,來自于不斷地感受成功的喜悅。成功的次數越多,就越加自信。成功需要機會,作為班主任,在關注中等生的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比如,我班一個女生特別細心、認真,我便安排她負責班級的考勤和每周的操行匯總;有些男生喜歡運動,我便把他們作為班級運動員種子選手,有的學生唱歌動聽,我便在主題班會上,給他們展示的機會,等等。措施雖小,卻滿足了中等生的心理需求,也告訴其他學生,每個人都可以是最優秀的,都有光彩的一面。
總而言之,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師要把自己的愛輻射到每個學生身上,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編輯韓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