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陽
(吉林省通榆縣向海蒙古族鄉向海學校)
?
中學語文教學中應凸顯修辭教學
趙春陽
(吉林省通榆縣向海蒙古族鄉向海學校)
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迎合新課改實施標準,關注修辭學成為未來語文教學發展的主要方向。但是,并不僅局限于修辭學知識的教學,更多的是引導學生關注修辭學的方法、原則以及對語文教學的影響作用。
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修辭教學的引導一直作為教學的難點和重點進行開展。即使如此,仍開展的不是很理想。修辭教學與其他語法知識不同,并沒有一套完整的教學系統,比如,從詞到句、從句到文章等,循序漸進可能會更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修辭知識內容并不然,支離破碎,不容易實現真正的徹底的講解。
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體現修辭教學過程,就必須將修辭方法的講解合理地安排在課堂教學內容中講解。教師要認清楚修辭的作用,不只是修辭方法而已。然后引導學生運用比喻等修辭方法對文章進行理解。例如,在學習朱自清《荷塘月色》時,其中一段描述: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段話中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對白花進行了描述。又如,在學習朱自清《春》時,文章中描述:“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這段話中利用比喻的手法將春天比喻成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體現春天的生機,將春天描寫得形象得體、淋漓盡致。
初中生由于受年齡的限制,還沒有脫離天真的本性,還存在好奇心重等特點。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將更多學生好奇的東西搬到課堂中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語言的學習就是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很多語言現象都可以融入更多的修辭方法。教師要關注對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修辭引導,比如,在街道兩邊的公德提示語、廣告詞、影視臺詞等等。其實修辭隨處可見,只是需要教師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和學習的良好習慣。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迎合新課改實施標準,不斷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學生修辭教學引導,從自我加強對修辭方法的重視,不斷促進學生整體語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