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 青(重慶市武隆縣鴨江中學)
?
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人格教育
湛青
(重慶市武隆縣鴨江中學)
摘要:對于初中歷史教師來說,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豐富的文化知識,還要透過知識教育來幫助學生健全人格。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人格教育
初中階段正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心理與生理上的變化還是比較大的。因此,對于歷史教師來說,就必須幫助中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之一,同時也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現如今的歷史教學在編排上也已經實現了一定的改革與創新。從文章的結構到內容的選擇上,都體現出了啟發性與生動性等特點。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從而更好地成長。其次,在課堂中,教師要不斷分析教材中的教育資源,抓準教材的實質,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最后教師要不斷發揮教材中的教育意義,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中學習歷史知識,并在個人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產生出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之一,對于中學生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并沒有發揮人格教育的功能,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利用好教學資源,并一直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這樣也就造成了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所講的內容,在這種情況的長期影響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也逐漸消失。因此,為了轉變這一現狀,就要求教師要具備自己的教學風格,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的未來發展為主,凸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實現與時俱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用辯論以及討論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
在開展教學中,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人格教育效率,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做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并形成一定的思想認識,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與綜合技能,這樣才能開展高效的教學活動。其次,對于教師來說,還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發展自身的邏輯思維,進行大膽的創新與實踐,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展示出自身的人格魅力,并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科學的評價體系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同時也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但是就目前的許多學校來說,并沒有有效的評價體系。教師通常也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來進行評價的,這樣也就偏離了教學的目標與主旨。因此,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教師要重新定位歷史教學,并堅持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為主,幫助學生健全人格。因此,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多個方面來看待學生,如,在學習能力、思想認識以及合作與交流中評價學生。
一個國家想要永不衰敗就必須具備一定的開拓進取精神,因此,在培養學生人格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從此方面出發,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品格。同時教師還要明確,想要培養學生優良的品格,就必須經過不斷的修正與健全。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研究培養學生人格素養的素材,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
參考文獻:
羊二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淺談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一代:下半月,2011(11).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