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毅(重慶市黔江區石會中學校)
?
如何對待留守兒童
楊毅
(重慶市黔江區石會中學校)
作為一所農村中學,每個班或多或少都有留守兒童情況的存在。作為一個班主任,既要關注“非留守兒童”,又要關心“留守兒童”。我所帶的班級是我校成立以來第一屆小班額教學班,是我校結合農村中學實際,本著“精細化”管理原則的嘗試。我現結合本班工作,淺談我的看法。
分為兩類,其一為單留生,即父母雙親只有一個外出,自己雙親始終有一個留在家中的孩子稱之為單留生。其二為雙留生,即父母雙方均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稱之為雙留生。
根據平時的溝通交流,我認為孩子們的心理大致有這些情況:一是妄自菲薄,這種學生往往不自信,學習成績老是起色不大,在家無人談心,偶爾聯系上家長也會因為家長忙而說不上幾句話,在學校與老師、同學又覺得羞于啟齒,長時間便產生自卑情緒,自怨自艾。二是自我施壓,這種學生懂事、乖巧,能認識到父母的不易,想以優異成績回報父母。便給自己很大壓力,期望化壓力為學習動力。但往往因為期望值過高而適得其反,反而常常發揮不出正常水平。三是放任自流,這種學生家境相對殷實,雖是留守兒童卻無緊迫感,覺得自己父母沒有多少文化依然能掙錢,這類孩子視“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為金科玉律。四是自暴自棄,這類學生成績一直不理想,他們認為自己沉疴難療,學了也是白學,干脆“破罐子破摔”。
作為班主任,對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要更加細心呵護,結合以上談到的類型與心理,我認為要做到這么幾點。
首先是榜樣,身教勝于言傳,榜樣才是最好的老師。而班主任的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最大,應該清楚“以身傳道”才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是溝通,通過與家長、學生本人、其他同學,還有任課老師的交流,進而與學生建立更加密切的師生關系。第三是嚴格,“嚴格”體現在自己以身作則的嚴格和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嚴格兩個方面。要按照中學生行為規范來約束管理他們,培養他們遵守行為規范的好習慣。第四是寬容,對學生在思想教育、生活學習方面要求要嚴,但在處理某些細節問題又要“寬”字當頭,碰到學生違紀時,應該是先從心中寬容,查準病根,然后再實際情況實際處理。最后是落實,這是最難的,往往難以長期堅持。對待留守兒童的引導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到實處,要幫助他們找出自己的缺點并改正,同時發現自己的長處,樹立信心,實實在在地幫孩子解決實際問題。
留守兒童現象是時代的產物,短時間內很難消除。帶好留守兒童,對每一個農村教師都是不小的挑戰,要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方能完成這個特殊的時代任務。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