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誠
(東光于橋中學 河北滄州 061600)
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趙忠誠
(東光于橋中學 河北滄州 061600)
隨著素質教育在全國范圍內的全面推行以及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人們對學校體育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它是國民教育的構成要素,它與德育、智育緊密結合,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歷史使命。體育教學有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和生動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好思想。
體育 素質教育 體育教育 地位 作用
隨著素質教育在全國范圍內的全面推行以及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人們對學校體育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素質教育作為貫徹方針的重要突破口,目的在于對教育質量的提高,以及為社會輸送更多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其中不僅要求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也包括了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強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體育無論是在智力因素還是在非智力因素發展方面,都能夠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首先,健康的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特別是學校體育直接肩負著“增強全體學生體質”和“促進全體學生健康”的使命,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民教育的構成要素,它與德育、智育緊密結合,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歷史使命,對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具有積極作用。
其次,體育課程是學校教育中日常開展的課程,屬于學校教育體系中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學科之一,對學校其他課程的開展也具有重要意義,是學校中每個學生都要參加的學科,素質教育要求是全面的素質教育,也就是要發展并深化到所有學校日常課程中,這其中就包括了體育課程,并且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師生,其內容中要求通過改革加深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教育,強健學生體魄,所以無論是從素質教育的對象還是內容看,體育都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有,體育教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素質教育的普及與發展,表現在體育教育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而且能夠以此為基礎來實現學生在學業、身心上的發展,就像毛澤東同志說的:“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育與吾人,實居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后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速。”這句話也說明了“體強壯”能夠使“學問道德”的發展更加具有成效,所以學校體育教育能夠為素質教育提供動力。
體育教育是增強學生體質的基本途徑。學校體育對增強學生體質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使學生走向社會后,不僅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而且具有一定的體育素養,以適應現代生產方式和生的發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學校體育能夠促使學生智力展。青少年時期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階段,健康的體魄是重要的物質基礎。隨著社會和經濟的日益發展,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也使學生學習的負荷越來越重。體育運動能促進人的大腦發育,調節大腦中樞神經,改善機能,為人們從事智力活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還可以直接促進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等智力因素的發展。保證學習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學生的體力和智力處于最佳結合而相得益彰與和諧發展。
體育教學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發展的重要載體。體育教學有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和生動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好思想。體育課上教師要求學生互相幫助完成教學任務,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解決問題,并教育學生樹立見義勇為、敢于同壞人壞事做斗爭的思想,培養學生為他人服務的意愿和行為,使學生從小養成一種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這些體育中的社會文化屬性,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集體意識、協作意識、進取意識、創新意識、守法意識等人類優良的思想道德素質。
體育的目的不僅僅是鍛煉身體,它也是一種娛樂方式,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學生參加,沉浸于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氛圍時,就會形成積極進取的心境,發奮努力的情感,其心態就會得到優化,情操得到熏陶,就會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體育教學中包含著極其豐富的美育內容,教學過程自始至終都貫穿著美的教育。體育運動中的美主要由“身體美”和“運動美”兩部分組成。科學的體育鍛煉能促進學生塑造健康健美的體形,培養學生追求美、創造美和鑒賞美的能力。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力與美的和諧、形體美與心靈美的融洽,同時還能從身體的各種運動中體會到人體的自然美。受到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熏陶,從而培養了學生自己的責任感和相互信任、團結協作與助人為樂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審美觀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創造美和表現美的能力,進而使學生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總之,在素質教育開展與深化的過程中,要充分并正確地認識到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學實踐不斷總結經驗,通過體育教育來達到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以及文化素質的全面發展,不斷推動素質教育取得更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