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榮
(江蘇省啟東市南陽中學)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黃海榮
(江蘇省啟東市南陽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素質教育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傳統的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效率的提高。要想擺脫這一教學效果不佳的困境,主要還是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想實現這一點最根本的還是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就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一問題提出了幾點具體實施策略。
初中數學;引導;自主學習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一直是處于被動地位,而且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的分數和排名成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標準,這就導致了“填鴨式”教學的出現。這種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素質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老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是以老師為主體,主要是通過老師的講解來向學生灌輸知識,這種方式會抑制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長此以往,學生就習慣了直接從老師的講課中獲取知識,缺乏自己獨立思考的過程,這樣獲得的知識更容易被遺忘。所以,要想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允許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由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自主學習的氛圍,比如說,在學習“軸對稱”這章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先了解“怎樣的圖形能成為軸對稱?生活中有哪些軸對稱物體?”并在課堂上開展討論,讓學生都來聊聊自己的發現,在討論的過程中,歸納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同時,老師要適時給予學生鼓勵,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做的是設立一個目標,這樣才有繼續努力的動力,才能不斷調整自己的前進方向。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也同樣如此。要想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首先就要制定一個合適的教學目標,這不僅給教學效果提供了一個預期值,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動機。而教學目標的設置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在學習全等三角形時,讓學生進行預習,用自己的話歸納總結出全等三角形的特點;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時,老師可以將教室設定為一個大坐標軸,確定橫縱軸位置和方向后,讓學生各自確定自己所在點的坐標。教學目標可以是大的也可以很小,這些目標都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提供方向和動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并不是只讓學生進行封閉式學習,完全不與他人交流,否則就是弄巧成拙了。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向小組討論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發展。例如,在學習“數據的分析”一章時,老師就可以創設特定情境,如學生成績的統計和衡量分析,就此開展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研究討論重數、平均數、中位數的特點和優缺點,并舉出實例來進行說明。這樣的方式既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自主學習過程中,又能讓學生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靠老師直接講授知識,學生能學到的畢竟是有限的,而且很有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老師要做的不是直接向學生灌輸知識點,而是要傳授給他們數學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如要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能力,在學習“相交線和平行線”這章時,老師可以列出不同的命題,讓學生來判斷命題的正確與否,一個學生回答結束后,老師要詢問其他學生有沒有不同的觀點,鼓勵學生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同樣是學習“相交線和平行線”這章,老師可以在坐標軸中畫出兩相距較遠的直線,提問學生:這兩條直線是否相交?若相交,如何證明?怎樣改變其中一條線的位置使它們平行?老師通過這種設立多個問題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鉆研。老師在潛移默化中就將學習方法傳授給了學生,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自主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的新型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來說,這種教學方式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本文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情境、聯系實際和學習方法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實施措施,希望能對初中數學教學提供有效幫助。
[1]王立友.淺談主體參與原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學習,2014(3):12-13.
[2]孫長虹.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J].新課程,2013(7):15-1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