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珍
(寧夏吳忠市鹽池縣第三中學)
高效課堂之我見
孫永珍
(寧夏吳忠市鹽池縣第三中學)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初中課堂教學改革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怎樣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已成為當前初中教學的中心話題,也是從事教學工作者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課題。理想的高效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被激活的課堂,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且讓每個學生都有生成,把課堂變成一潭活水,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互動。
課堂教學;高效;課改
我校鹽池三中近幾年新生招生出現困境,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學生學習習慣差,基礎不扎實,學習被動,家長不重視等諸多現象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2011年,我校初步對部分班級實施課改,沒有全面鋪開,在實施過程中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沒有學科帶頭人和專家的引領指導,課改也沒有實質性的進展。直到2013年底,縣領導決定開展構建高效課堂這一活動。我校被作為試點學校率先進入課改。這次課改是在專家和各學科老師的引領下進行的。在課改的初期先組織老師進行理論學習,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后,然后從臨模—建模—出模這三個階段進行課改。我校開展高效課堂近兩年來,老師克服了重重困難,犧牲了很多休息時間,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校級和縣級達標驗收,真可謂初出茅廬,一路艱辛,才見彩虹。以下是我的深切體會:
第一步,臨模階段:主要采取培訓引領,專家對師生進行培訓與指導。
1.教師培訓與指導主要采用“走出去”(選派高效課堂達標教師及各級骨干教師赴山西太谷縣、山東濟陽、競業園和杜郎口等地參觀學習);“請進來”(聘請北京國培京師教育研究院院長——孫靈君教授;中國教師報特聘專家——夏書芳主任等;聘請山西長子縣一線教師上示范課并指導備寫導學案等)。
2.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包括培訓、應用、評價、考核)。
(1)分組原則:“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整體差異最小化”。
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心理特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家庭情況、性別等方面組成學習能力相當的學習小組,一般以異質為主,使小組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和個性化。同時保持組與組之間的同質,以便促進組內合作與組間競爭。
(2)分工:小組長負責簡單交流研討及評價;大組長負責難題研討及監督學習。中等生講解,優等生點評,學困生質疑。或學困生講解,中等生點評,優等生小結。
(3)考核:
①各組長根據本周任課老師對組員的考核,及時進行加扣分記錄,一周一自評,每月一總評。
②班級每月按總分評出大家心目中的“冠軍”“亞軍”“季軍”,上報老師并給予獎勵。
第二步,建模階段:引領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領會所臨摹“模式”之要義,結合實際,實現模式學科化,建立自己的教學模式,呈現出實效課堂。
通過實踐、探究、論證初步形成了三段六環課堂教學模式:
第一階段是課前自主學習,將導學案提前下發給學生,完成導學案的自主預習內容。
第二階段課中合作探究,包括合作交流、展示質疑、點評解惑、堂清檢測四個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能力。
第三階段是課后鞏固提升,要求學生完成日清檢測,學有余力的學生可獨立進一步拓展提升。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形成了鹽池三中三段六環課堂教學模式。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教學有模,但無定模。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這才是最好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1.教師和學生的觀念發生轉變
以往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現狀逐步消失,自從課改以來,老師在課堂中講得少了,學生訓練和展示的機會多了。教師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還給了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同時學生有更多時間自己去思考、嘗試、練習,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的觀念在悄無聲息間發生了改變,不再依賴老師,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不會的請教組長,組長主動幫助解決。老師的觀念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在課堂中慢慢放手讓學生嘗試和實踐。
2.小組合作學習初見成效
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建設非常必要,起初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學生不知道小組合作究竟做什么,把小組合作當成聊天場所,使小組合作形同虛設。經過一年多的課改,學生在課堂上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所事事。而是積極主動合作,“兵教兵,兵強兵”的現象隨時在課堂中呈現。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了,小組合作學習也有了初步成效。
3.課堂評價機制不斷完善
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注重課堂中的激勵性語言,有口頭表揚,也有打分鼓勵,有個別評價,也有小組評價。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采用了不同的激勵方式,如,物質獎勵、任務激勵、榮譽激勵等,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體驗成功的喜悅。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學生就會對知識更加渴望。
總之,課改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課改中有困惑,有迷茫,但是高效課堂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成功后的喜悅。課改的路是艱辛的,漫長的,但作為課堂引導者的教師,我們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創新、勇于實踐,善于反思、總結提高。在課改中我們遇到的困難肯定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因此我們要樹立一種信念,把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我始終堅信“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我們一定會取得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