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俐杰
(遼寧沈陽解放軍95979部隊衛生教研室 遼寧沈陽 110045)
淺談衛生員培訓醫療護理技術教學中理論授課的原則
趙俐杰
(遼寧沈陽解放軍95979部隊衛生教研室 遼寧沈陽 110045)
醫療護理技術理論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培訓教材,將醫療護理技術知識傳遞給學生,并通過學生內化為自己掌握應用的知識,其實質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只有理解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教學應緊緊圍繞引導學生理解與把握醫療護理技術理論知識及在實踐中的應用,才能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知識。
醫療護理技術 理論授課 原則
理論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規律,對理論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指導理論教學的基本依據。醫療護理技術理論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培訓教材,將醫療護理技術知識傳遞給學生,并通過學生內化為自己掌握應用的知識,其實質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只有理解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知識。因此,教學雙方所進行各種教學活動,都是有理解醫療護理技術知識引發出來的。教學應緊緊圍繞引導學生理解與把握醫療護理技術理論知識及在實踐中的應用,才能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知識
醫療護理技術理論教學,通常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和特定的教學環境里,按照教學大綱,采用適當的方法,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和間接經驗為主的集體教學的形式。在醫療護理技術理論教學中,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要開發其智能,這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規律之一。智能的發展要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無知必無能”。知識的掌握以一定的智能為先決條件,即“無能便無知”。這就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過程中,自覺的、有目的、有計劃、合乎規律地開發學生的智能。要注重傳授理論知識的科學性、準確性和系統性,運用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做到傳授知識和開發智能的有機統一。教師的課堂講授要講出問題所在,揭示矛盾,分析與解決矛盾,誘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求知欲望,誘導學生思維活動,“講”要講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一環扣一環,步步深入,有起伏有情節,使學生聽得入神。只有這樣,才算是達到了“講’目的和效果。
醫療護理技術理論授課中引導學生掌握的知識,應當是經過檢驗的正確、可靠、系統化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保證學生即獲得醫療護理技術科學知識,又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實踐操作方法論。但在教學中,教師要防止牽強附會,生拉硬扯,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教育因素,使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并學會運用,從而解決教學中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學與用的矛盾關系。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根據理論教學具有間接性的特點提出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基本理論和知識的教學,確保理論知識的主導作用,抓好理論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好醫療護理技術基礎理論知識。不能顛倒主次,強調聯系實際,削弱理論知識的教與學。同時,還要加強教學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醫療護理技術是實際技能,醫療護理技術技能離開了實際操作練習,理論就顯得蒼白無力。為此,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在講解過程中可采取舉例和演示的方法,增強理論的說服力和理解力。通過組織練習、作業、醫療護理技術實驗練習等方式,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運用醫療護理技術理論知識的能力。
因材施教原則中,所謂的“材”一方面是指人,另一方面是指教材,即指教師既要從臨床實際需要出發,根據教學內容與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又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和個性差異等實際情況區別對待,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因材施教,是指教學設計不僅要從學生出發,而且要從教學內容出發。一方面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方法和手段,才易見成效。另一方面是學生在興趣、愛好、才能、性格、意志等方面存在著許多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使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愛好特長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得到提高。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遵循知識的邏輯體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先基本理論后實際應用的順序進行。循序漸進原則是知識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教學制約于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反映。醫療護理技術理論知識的發展有其自身的邏輯系統,學生掌握醫療護理技術理論知識,必須參照醫療護理技術理論的邏輯順序,掌握其基本結構。否則,難易顛倒,或雜亂無章,會造成學習上的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按照教學內容的邏輯體系進行教學,注意講授內容的連貫性。在講授時,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遵循先理論后操作,先基礎后應用的順序進行,并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認識水平、學習程度以及教學基礎等條件,選擇和確定教學的最優順序,合理安排教學過程。
理論教學過程是教的活動與學的活動的統一。學是教的基礎,也是教的目的,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學習理論知識要經過“感知、理解、鞏固、應用”四個階段,理論教學過程的教與學均圍繞此認知規律進行。教的過程和學的過程依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時間,還可以進行調整和補充。講授與自學相結合,既可以先自學后講授,也可以先講授后自學。講授與討論相結合,既可以先討論后講授,又可以先講授后討論。總之,理論教學中針對教學內容,注重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發揮出教師的優勢,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要為使用某種教學法而刻意為之,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