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迎春
(廣西梧州市工廠路小學 廣西梧州 543002)
陶行知教育思想啟迪,跨越起步作文障礙
阮迎春
(廣西梧州市工廠路小學 廣西梧州 543002)
三年級的學生是學習習作起步階段,小學生初學作文,常常感到無從下筆,覺得沒有什么東西可寫。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認為生活就是教育,我們要盡可能豐富學生的生活,充分利用身邊的事物,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引導學生寫自己想寫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寫出自己的快樂,寫出自己的煩惱。通過引導學生善于觀察,讓作文“言之有物”;通過創設生活情景啟發想象,讓學生“才思泉涌”;通過采用階梯式的訓練,讓“從說到寫”自然過渡。讓陶行知教育思想啟迪我們,營造輕松、樂學的氛圍跨越起步作文的障礙,讓起步作文教得更輕松。
陶行知 生活教育 起步作文
作文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怎樣進行起步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學生的眼睛,引導他們能看清事實,就能活躍學生的思想。”《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教育者,應像陶行知那樣,帶著教育的幸福行走”。可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與《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是一脈相承的,兩者都認為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 教師要開辟生活化語文課堂, 嘗試生活化語文教學。[1]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看來,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他的生活教育內容博大無比,是動態的,因生活的變化而變化。我們要盡可能把豐富學生的生活當作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環節,使學生作文時真正做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
寫作時第一需要觀察,觀察有序是觀察最基本的品質。只有觀察有順序,作文時才能言之有序。在指導指導作文《公園一角》時,我教學生按地點轉移順序觀察景物。以噴水池為中心,指導學生由近到遠,有順序地對噴水池的前后左右進行整體觀察,為使觀察更加細致,可以通過制作課件遮住其余景物,只留“噴水池”部分,引導學生從下到上按順序觀察,并且口述。經過多次指導和觀察,學生觀察事物由籠統變得細致,也學會了先觀察整體,再觀察局部,還懂得運用順序法、分類法、比較法等提高觀察的質量。[2]
陶行知先生早在1943年發表的《創造宣言》中希望“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一切創造都伴隨想像。在寫作教學中,我們在努力努力創設各種不同的情境讓學生開啟思維之窗,發揮各自的想象力。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另外教師要善于創造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環境,因為想象是思維能力的核心,它可以彌補和突破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在想象的廣闊天地中找到閃爍著創意的亮點。[3]
教學繪本作文《逃家小兔》時,通過電腦掃描繪本圖書,讓學生在大屏幕上觀看精彩的故事,明白故事是講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離家出走。小兔變來變去,想離開家,離開媽媽,想長大。媽媽愛小兔,所以變來變去,一路追隨。這個繪本的語言相當有特色,都是小兔和媽媽的對話,并且句式都是如果你……我就……,于是我們抓住這點,層層推進,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之后,讓學生展開想象,小兔還會變什么,兔媽媽跟著變什么才能找到她。再來用上面的句式來填空。沒有了圖片的約束,學生可以完全的放開。這個環節由扶到放。一步一步。既訓練了他們的想象力,又訓練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學生的潛能得到了發展的空間,想象異彩紛呈,思維敏銳新穎,他們說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與看法,如:兔媽媽說:“如果你變成蝴蝶,我就變成花園,就能看見你。”小兔又說:“那我就變成白云,飄得高高的,讓你碰不到我。”等有趣的句子。讓學生在習作中“才思泉涌”不就水到渠成了嗎?
陶行知先生說:“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而《基礎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他們都強調了教師的責任在引導學生,主動有個性地學習。學生作文感到最苦惱的是 “寫不清楚”,“寫不具體”。幫助他們突破這些難點,必須根據其心理特點及“遷移規律”設計課堂教學結構,采用階梯式的訓練,鼓勵模仿和創新,讓“從說到寫”自然過渡。[4]
例如指導學生寫《我愛吃的一種水果》,我以《荔枝》為范例,引導學生邊回憶、邊展示,歸納出的“抓住事物特點,用‘總……分……總’結構,用對比、比喻等手法,及形容詞描述事物,抒發感情”的寫作方法。學生作文的思路即可開啟。在這里,例文是一個臺階幫助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然后選擇2—3個典型片斷通過投影在屏幕上顯現。師生在都能看到被評習作情況下按寫作目標對思想內容、語言表達共同分析評價。雖然被評議的作文只是極少數,但面及全部,教師示范批注、修改;全班集體評議、修改,學生自改、互改。既充分肯定成績,相互鼓勵,相互學習,友好競爭,鞏固提高;又相互指出缺點和修改的方法。學生看著被評的習作,隨著教師的點撥,受著伙伴的啟發,獲得眾多信息,及時從寫作規律上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及時予以修改,劣作變佳,佳作更佳。這樣,不僅能鞏固強化寫作知識的遷移,提高學生評議、修改的能力,使其寫作水平上升一步,又能增強自信心,增添習作興趣。
總之,陶行知思想的精華,對作文教學的啟迪是深遠的,他如同漆黑的天空中的啟明星,使黑暗中探索的語文教師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方向。在起步作文的教學中,如果我們能讓陶行知思想在作文教學中熠熠閃爍,夯實學生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基礎,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開開心心、自覺自愿地學寫作文,就能讓他們在說說笑笑、讀讀寫寫的過程中,萌發寫作的興趣。
[1]《陶行知教育理論集錦》
[2]《陶行知新教育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3]《基礎課程改革綱要》
[4]《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