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桂梅
(吉林省大安市海坨鄉學校 吉林大安 131305)
淺談中小學生網絡安全問題
郝桂梅
(吉林省大安市海坨鄉學校 吉林大安 131305)
網絡環境下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事關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國家長遠發展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對此,有必要進行探索性的調查、分析、研究,以期能夠引導中小學生在網絡社會中趨利避害,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協調發展。中小學生占網絡使用者的大半,他們也是互聯網的未來。提高的中小學生網絡安全意識,保護中小學生的上網安全刻不容緩。
1.網絡為中小學生的交流、創新、娛樂提供了便捷的服務
網絡為中小學生拓寬了一條信息來源和溝通的渠道,它開闊了中小學生的視野,使之了解更多的未知領域,快捷、高效地獲取大量的需求信息;其次,網絡擴大了中小學生的社交范圍和溝通對象,使之可以借助虛擬空間,廣泛展開對外交流,尋找發展機會,促進個性培養;再者,網絡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將成為中小學生尋求知識的主要手段,并進一步拓展當今中小學生教育的空間。中小學生通過網絡可以關注和了解“家事、國事、天下事”,令思想空前開闊。網絡信息容量大的特點最大程度的滿足了中小學生對信息廣泛關注的特點,為中小學生提供了最豐富的信息資源。網絡的互動性使中小學生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室或者是微信、qq等方式廣交朋友,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發表觀點見解;而且網絡的無邊無際也會極大的激發中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潛質和潛能有效地開發出來。網絡有助于擴寬中小學生的思路和視野,加強中小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中小學生的社會參與度。
2.網絡為中小學生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的條件
網絡使中小學生的動手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并且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擴大知識面,掌握計算機的應用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指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和學會做人。而“學會求知”就是“學會學習”,它既要求學生學會掌握認識和不斷學習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學會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選擇信息和管理信息,這也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要達到這一點,我們傳統的以記憶力為主的教育很難做到,而上網則可以使中小學生對種種信息做出快速的反應,并且學會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同時,在網絡上的虛擬學校中上課,目前已經成為國外大、中學校的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中小學生不僅可以通過網絡及時了解學校的情況,還可以直接學習課程,和學校的老師進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難、獲取知識。諸多的網上學校陸續建立,為中小學生的求知和學習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和廣闊的空間。中小學生從現在起養成網上查找資料,網上聽課,在網絡上他人交流學習經驗,提出疑問等學習的習慣,這對終生學習都是有益處的。
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國16歲以下的中小學生網民數量約為1億至1.2億左右,占中國網民總數的16%-20%之間,我國網絡用戶呈現出低齡化的特點。低齡化造成網絡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網絡詐騙、黃、賭、聊天和游戲,它們往往使中小學生深陷網中無法自拔,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1.中小學生極易受到網絡詐騙
由于中小學生身心發展還不完全成熟,警惕性低,而網絡欺詐、釣魚網站等網絡威脅又具有極高的迷惑性,致使近年來未成年人在網上遭受身心傷害和財產損失的案件呈上升趨勢。社會科學院青年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顯示,城鎮未成年人8歲以前首次觸網比例已經超過五成。提高中小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保護中小學生的上網安全亟待解決。
2.網絡易誘發中小學生犯罪
在網絡上,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和實用主義等西方價值觀,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等信息大潮洶涌而來。小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還沒有成熟,還沒有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大量的接受這類信息,勢必影響中小學生的想道德趨向。據有關專家調查,網絡上非學術性信息中,有47﹪與色情有關,網絡使色情內容更容易傳播。調查還顯示,在接觸過網絡上色情內容的中小學生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
3.影響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方面中小學生若迷戀網絡世界,會擠占了課余體育鍛煉和參與社會實踐的時間,有的甚至擠占正常的學習時間,不利于養成鍵康的體魄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也不利于學習。而長時間的上網,也導致眼睛疲勞和神經衰弱,造成視力下降,情緒不振等疾病,影響身體發育。另一方面大多數中小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本來就缺乏與他人溝通的機會,如果再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聊天,,就會減少他們和人交流的機會,甚至患上“電腦自閉癥”,處于亞健康狀態或直接導致心理健康。
網絡對中小學生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應該關心中小學生,關注其上網問題,但不是監視和一味的“堵”,我們要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合理的利用網絡,樹立正確的網絡觀,使中小學生健康的成長。
1.中小學生自身規范上網方式
中小學生應加強自身的心理品質與控制力,加強自身情操的陶冶,遵守公約,增強網絡道德意識,分清網上善惡美丑的界限,認識網絡文明的內涵,懂得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道理,遇到問題積極與外部溝通,尋求父母、老師、朋友的支持與幫助。
2.家長正確引導
父母應積極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加強對孩子的精神關懷,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給孩子以精神上的關懷、理解與安慰。如家長可經常與孩子聊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共同參與孩子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活動,尊重孩子的認知,滿足孩子對精神之愛的需要,教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
3.學校有效監督
學校應加強各方教育,老師應設法引導中小學生的求知方向。采取多種形式,運用典型事例,加強法制教育、網德教育、責任意識教育和自我保護意識,增強網絡文明意識,引導使用網絡文明的語言,使學生徹底認清“不健康上網”的危害,注重引導學生“健康上網”。
總之,網絡對于中小學生及其教育工作者來說,既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又是一種挑戰。我們應該正視網絡對中小學生的影響,揚長避短,在思想上不斷破舊立新,積極引導中小學生正確的認識、使用網絡,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網絡觀,使網絡在他們的成長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