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麗
(海南省東方市民族中學 海南東方 572600)
高中地理教學學生核心素質培養策略探究
郭洪麗
(海南省東方市民族中學 海南東方 572600)
在地理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意味著需幫助其獲取地理重要知識,引導其形成靈活運用地理知識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同時也對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起顯著促進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中,核心素養的培養逐漸受到教師的重視。本文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析地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高中地理 核心素質 培養策略
我國幅員遼闊,有豐富的地理資源,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地理素養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各大企業在招聘專業人才時,除了對人才的專業技能抱以更大的期望,也對人才綜合素質水平寄予厚望。而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最佳時期,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校、社會教育資源,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自身地理素養,促進學生在社會經濟建設和科學發展中貢獻自身力量。下面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質進行簡單探討,以供參考。
地理學科的課程教育要為學生提供適合其能力成長,與終身進步的地理知識技能,讓學生由對知識概念的學習,轉化為對能力運用的學習,做到學以致用,令學生在學習中收獲求知意識與能力上的成長。高中地理學科教育不僅應教授學生基本的地理知識概念,還需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意識,學會運用地理觀念看待、分析與解決事物問題,由地理知識的學習構建學生的地理觀念與地理能力,并進一步建立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例如構建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生,在看待霧霾問題時,就不會僅從霧霾的危害方面做分析,還會從霧霾的產生區域與空間分布、霧霾的地理特性、霧霾的成因與具體整治應對措施等角度予以研究,以整體性的地理思維意識對待、解決實際問題。[1]
對此,教師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就應構建地理課程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從概括性的地理概念,擴展到學習具體的學科思想與運用方法,以地理學科的本質特性出發,在為學生構建地理學科知識聯系與內在結構進程中,指引學生運用自身思維探究、解決知識問題,進而為其培養地理學科獨有的空間觀念、人地聯系意識等,進而從地理知識學習角度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比如教師可從教材目錄中提煉出主體學識,再將各章節單元知識與主題學識相銜接,同時繪制知識聯系圖或思維導圖,將地理原理、概念與具體事實性知識技能向結合,在知識體系構建中促進學生地理思維與能力的成長,以有效建立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2]
現在全國高考卷的區域地理出題原則一般都是聚焦某區域中的一個探究主題,然后通過具有思維鏈的題目進行考查。針對此情況,老師在上課時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比如對區域地理進行復習時,老師不能再采用以往“地理八股”的形式進行授課,而是可以有針對性地將地理問題落實到每一個典型的區域。比如:西北干旱地區重點掌握存在的生態環境及綠洲農業可持續發展;青藏高原地區重點掌握垂直地帶性的分析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場的退化和治理;黑、吉、遼、蒙農牧交錯帶重點掌握大興安嶺兩側的氣候、自然帶的差異,分析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存在的生態問題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如講西北內陸地區時:出示了圖示區域,讓學生根據經緯度位置,確定是西北內陸地區,推測當地的氣候條件,根據水系分布推導當地的地形特征,進一步分析出當地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及農業發展可能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并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
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地理戶外考察、社會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學生具備地理實踐力,就能夠運用適當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實踐活動,對地理探究活動充滿興趣與激情,并會用地理眼光認識和欣賞地理環境。
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以應考為主要目的,以講授為主,學生的思想不易體現,學生的素養不易提升,能力不易提高,往往形成“高分低能”的怪象。因此地理課堂應當充分發揮地理學科的特色,根據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需求和知識特點,積極開展多樣化的地理教學。例如在講解月相變化的時候,如果采用教師講授的方法,大部分學生會搞不懂月相的變化,認為這部分內容太難太枯燥。教師可以采取組織實踐活動的方式促進學生對月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鼓勵學生自主分組合作,組織觀察月相變化的實踐活動。當然教師在實踐活動中也要起到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觀察思路,提示學生什么時候觀察月相變化是最佳時期,并為學生準備充足的觀察工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月相觀察實踐活動中,從而幫助他們提高自身地理核心素養。對觀察結果的評價也很重要。觀察結果的評價分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包括是否堅持每次記錄和是否認真完成每一次任務;小組評價包括是否完成在組內承擔的任務和是否積極與他人合作;教師評價包括記錄是否真實、可信和能否查找資料并簡單分析月相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學生通過觀察月相的變化,繪制出月相變化圖。這樣學生對月相變化這一知識的掌握就比較輕松。對月相變化的觀察是一種科學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的活動,是能夠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活動。
地理核心素養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已然成為不可或缺的培養項目,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師重視以核心素養引領課堂教學,從新課傳授、實踐活動、課堂探究等方面有計劃性、目的性地開展相應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完善自身地理知識結構,形成地理思維,并學會以此思維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1]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養:深化地理課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4):4-6.
[2]蔡清田.臺灣十二年民國基本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素養[J].上海教育科研,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