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務蘭
(江西省豐城市第三中學 江西豐城 331100)
高中歷史知識對學生人格培養的影響
黃務蘭
(江西省豐城市第三中學 江西豐城 3311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教師進行歷史教學不單單只是為了傳授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教學任務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那些優秀的歷史知識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如學習優秀的歷史人物的事跡有利于學生高尚人格的形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在學生時期,學生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尤其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只知道一昧的關注學生的文化成績,對學生的其他事情視若無睹,忽視了教育的真正含義是培養優秀人才,而優秀人才不是只會做題,高分低能的書呆子,更重要的是有能力,有著良好的人格素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強,容易融入社會這個集體。歷史教學能夠避免高中生的人格缺陷,塑造健全人格。因此歷史教師應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歷史資源,讓學生的人格得到熏陶。
高中歷史知識 人格培養 影響 歷史人物
在教育氛圍濃厚的今天,教師對學生的性格方面的培養卻差強人意,對學生的人格方面的關注度不夠,忽視了教育的真正意義《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指出:
“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歷史教育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是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歷史知識中最重要的組成成分是歷史人物,歷史人物的性格特征能直接影響學生,本文主要是探討高中歷史知識中的歷史任務對學生人格培養的影響。[1]
至今為止,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視度不夠,當教師把人格教育放在歷史教育的整體框架上的時候,也會不自覺的把傳授人格教育放在歷史教學的最核心位置,可以這樣說,教師如果不以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為主體,那么歷史學科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歷史是人們對過去活動的記載。歷史學科是以人文為主的一門學科,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他其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素材,尤其是歷史人物的記載。歷史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閱歷,增長學生的見識,拓展視野,幫助學生立下積極的人生觀,迎難而上的恒心,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等等,這些都影響著學生的人格,歷史學科有些獨一無二的作用,這是其他學科傳授不了的。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優秀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格的偉大。”可見優秀人格對人生影響的巨大性,學生應從小就受到人格教育,歷史學科中蘊含了大量的歷史名人的事跡,根據高中生崇拜名人的心里特征,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歷史人物的偉大,具有教育意義的事跡來熏陶學生,對學生的人格進行激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影響。[2]
優秀人格的一大重要特征是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它是學生完善自己的源泉,是學生推動自己發展的動力,它能讓學生擁有實現人生追求的滿足感,。例如可以學習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精神,學習范仲淹“先天下之優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學習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闊達樂觀思想,學習周敦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學習岳飛的“精忠報國”,學習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偉大抱負,學習歷史人物的“敢作敢為,敢愛敢恨”,等等這些都是歷史教師可以利用的素材。[3]
那些卓越的歷史人物會為了自己追求的一種信仰,為了他人和國家的幸福,奉獻甚至是犧牲自己。他們所擁有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值得廣大學子學習,他們給后人帶來震撼和美感。都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優秀文化,都值得后代學習借鑒的。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應該要不自覺的,很自然的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有關注國家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人格教育。
同時,在傳授知識時,教師可以把歷史上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全面認識社會,愛憎分明,對丑陋的,不堪的靈魂給出否定的評價,肯定那些高尚的任務,正確的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辨別0真善美與假惡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歷史是先人留下來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歷史教學應充分發掘它,讓學生從中受益,讓學生深刻的了解事實,讓學生自主學習,健全學生的人格教育,增強學生的學科素養。
高中階段是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成長路上的重要停靠點。由于收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教育已逐漸偏離了教育的本身意義,師生之間都已達成了學業成績為主的意識。在這樣的教學下,形成的人才往往是高分低能,只會埋頭苦干。實踐能力差,適應社會的能力差,容易發生性格缺陷,在高中階段進行的歷史教育,教師最主要的任務不是完成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重視學生的人格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更為學生的以后發展埋下伏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身心上的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在學生的學科素養上應加大力度重視,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歷史素材,吸引住學生學習的興趣,之后應該注重學生的人格教育,促進學生的人格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讓學生遠離高分低能的頭銜,,做到高分高能。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歷史人物的熏陶和影響,讓學生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人格教育。
[1]張衛衛. 論高中歷史教師的人格魅力及其對教學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3.
[2]郭爭杰. 高中歷史“異步”教學法研究[D].河南大學,2013.
[3]朱詠紅. 經典閱讀與人格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