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慧
字典中也好,人們口中也罷,“目光短淺”永遠是一成不變的貶義詞,老師也好,父母也罷,也總是告訴我們“要將目光放得更遠一點”。可是,這個世界每天發生那么多意外,未來又怎會是我們所能預料?這樣,如果我們將目光縮“短”一些,著眼于當下的生活,是否會更好一些。
拋開那些所謂“工程師、企業家、畫家、明星……”的“遠大理想”,審視一下自己在干什么——是在畫畫、唱歌、看新聞,還是在打游戲、看電視劇、看漫畫?當下的生活才決定你的未來,而你“長遠的目光”不可以。愛迪生小時候只是喜歡科學實驗而絕非立志成為“發明大王”;喬丹小時候也只是愛好籃球,而不是想說一定要成為NBA的球星;喬布斯、邁克爾·杰克遜、愛因斯坦……那些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所做的事,永遠是那時候他們想或覺得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不是為了成為他們成功后的樣子而做的事。他們的目光始終在“當下”。
再看看那些書市中堆積如山的職場教程,那些書都在推銷自己讓你在將來成為成功人士。而現實是,寫書的人自己也不是那樣“成功的人”,而買書的人也沒有一個成為那樣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沒有一個人可以“目光長遠”地寫一本讓另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書。唯一可行的就是將目光放在當下,即不為過去而后悔,也不為未來而彷徨,好好地做好此刻的自己。就像在夜間行路,車燈照亮的只是前方一點點的道路,但每個人心里都十分清楚——目的地就在前方。
把目光放“短”一點,不只是對自己的未來,也要在生活中的事情上:對于孝敬父母,請把目光放“短”,不要想著日子還長,以后孝敬還來得及;對于自己想做的事,請把目光放“短”,不要老想著下次還有機會;對于幫助過自己的人,要把目光放“短”,及時表達自己的感謝,不要等著以后再回報……人生短暫,并且生命充滿了不可預知性,沒有人能保證“明天”的到來,所以做好當下應做的,永遠是最重要的。
請收回你望向遠方的“長遠”目光,將目光投注在你眼前的“當下”吧。你會發現你擁有的如此之多,你會知道做此刻最好的自己如此重要,你會體味到“當下的力量”如此強大。
點評
許多時候,我們會把那些已經被現實社會所認可的成功人士列為自己崇拜的對象。這很正常,因為一個社會總會有它的主流價值觀,而身在其中的人很容易受其影響。這篇文章著重于分析“崇拜之后”,也就是說不要永遠活在對那些成功人士的欣羨之中,一天到晚把目光投向天空,而應該腳踏實地地去追尋,明白自己現在該做什么,該怎樣做。其實人到最后都是要學會跟自己相處的,崇拜是一個由內向外的動勢,但崇拜最大的意義和價值,往往要回歸自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