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慧娟
(阜陽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安徽 阜陽 236003)
?
重組人腦利鈉肽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療效及預后的影響
葛慧娟
(阜陽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安徽阜陽236003)
〔摘要〕目的分析重組人腦利鈉肽(rh-BNP)治療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預后的影響。方法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115例AMI后心力衰竭患者分為試驗組58例和對照組57例,兩組均給予利尿、擴血管、糾正心衰、吸氧、抗凝等常規治療,試驗組加用靜脈注射rh-BNP。結果試驗組治療后血漿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腦鈉肽(BNP)、B型腦鈉肽前體(NT-proBNP)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試驗組左室射血分數(LVEF)〔(51.3±3.6)%〕顯著高于對照組〔(48.8±4.0)%〕(P<0.05),試驗組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66.2±5.9)ml〕、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117.6±6.1)ml〕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后6個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8.62%)顯著低于對照組(21.05%)(P<0.05)。試驗組治療后1年的死亡率(0.00%)顯著低于對照組(7.41%)(P<0.05)。結論rh-BNP治療對AMI后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恢復患者心功能、改善內分泌指標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重組人腦利鈉肽;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循環;內分泌
第一作者:葛慧娟(1966-),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診治及介入治療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指持續性的嚴重心肌缺血所致機體出現心肌局部壞死現象〔1〕。心力衰竭是AMI的常見并發癥,臨床常使用利尿、擴血管、糾正心衰、吸氧、抗凝等常規治療措施,雖然能緩解患者臨床病癥,但對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不顯著。重組人腦利鈉肽(rhBNP)是基因重組技術生產的一種高純度凍干制劑,相關文獻指出〔2〕,該藥物對患者機體內過度激活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及交感神經系統具有顯著的抑制性。本研究對比分析AMI后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常規療法與靜脈注射rh-BNP治療的效果及患者預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數字表法將本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115例AMI后心力衰竭患者分為試驗組58例和對照組57例。試驗組男32例,女26例;年齡60~78歲,平均(68.9±5.2)歲;體質量指數(BMI)(24.6±2.8)kg/m2,既往吸煙史21例;合并疾病:高血壓39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癥13例;心功能Killip分級:Ⅱ級35例,Ⅲ級23例。對照組男35例,女22例;年齡60~80歲,平均(69.3±5.5)歲;BMI(24.2±2.5)kg/m2,既往吸煙史19例;合并疾病:高血壓37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癥14例;心功能Killip分級:Ⅱ級38例,Ⅲ級19例。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AMI患者的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制定的AMI診斷標準〔3〕,患者具有缺血性胸痛病史超過30 min、心電圖相應導聯ST抬高≥0.2 mV、肌酸磷酸激酶(CK-MB)超過正常上限2倍以上、肌鈣蛋白陽性;②心功能Killip分級Ⅱ~Ⅲ級;③經心電圖、急診冠脈造影檢查證實患者病情;④治療方法取得患者或家屬的知情同意及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①發生休克的患者;②伴出血性腦卒中、消化道出血傾向的患者;③合并全身系統性疾病的患者;④心臟瓣膜病、肥厚型、限制性心肌病;⑤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⑥對本研究治療藥物嚴重不耐受的患者。
1.3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利尿、擴血管、糾正心衰、吸氧、抗凝等常規治療,且根據患者血壓、動脈壓給予硝酸甘油(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0569,生產單位: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治療,其劑量約為100 μg/10 min,連續治療3 d。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靜脈注射rh-BNP(商品名:新活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050033,生產單位: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1.5 μg/kg,然后根據患者血流動力學參數調整其劑量,保證有效循環血容量的基礎上,以0.007 5~0.02 μg·kg-1·min-1連續靜脈注射72 h。
1.4觀察指標腦治療前與治療72 h后的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腦鈉肽(BNP)和血漿B型腦鈉肽前體(NT-proBNP)的水平變化情況。采用超聲心動圖檢查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的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的變化情況。治療后進行3、6個月和1年的電話或門診隨訪,對比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嚴重的心律失常、再發心力衰竭)發生率和心源性死亡率。
1.5檢測方法采集治療前后5 ml空腹靜脈血,血液凝固后進行10 min離心,分離血清于-20℃的低溫保存,采用免疫熒光法測定BNP和血漿NT-proBNP,試劑盒購自浙江伊利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hs-CRP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冬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在治療前后采用飛利浦 XMATRIXiE33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心臟彩超檢查LVEF、LVESV、LVEDV。
1.6統計學方法采用SAS9.0軟件進行t檢驗。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漿hs-CRP、BNP、NT-proBNP變化情況兩組治療后血漿hs-CRP、BNP、NT-proBNP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試驗組治療后的血漿hs-CRP、BNP、NT-proBNP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變化治療前兩組心功能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LVEF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LVESV、LVEDV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隨訪中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和死亡率比較試驗組治療后3個月發生室性心動過速7例,心室纖顫2例,1例心源性死亡;對照組治療后3個月發生室性心動過速10例,心室纖顫3例,2例心源性死亡,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后3個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和死亡率無顯著差異(P>0.05)。試驗組治療后6個月隨訪中有2例再發心力衰竭住院,3例嚴重的心律失常再次入院,對照組在治療后6個月的隨訪中,有1例心源性死亡,7例再次因為心力衰竭入院,5例患者并發心律失常入院,試驗組治療后6個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后1年,再次行PCI術4例,再次心力衰竭2例,心源性死亡0例;對照組治療后1年再次行PCI 6例,再次心力衰竭6例,心源性死亡4例。試驗組治療后1年的死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漿hs-CRP、BNP、NT-proBNP變化情況
和治療前相比:1)P<0.05;和對照組相比:2)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變化±s)

表3 兩組隨訪中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和死亡率比較〔n(%)〕
3討論
心力衰竭是AMI的常見病證,主要是由心臟功能障礙導致機體能力出現衰退,不能將靜脈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臟所誘發呼吸困難、疲勞、體液潴留等〔4〕。AMI后患者心臟結構、血流動力學、神經內分泌與基因等多方面因心肌壞死、缺血而誘發心力衰竭〔5〕。其中BNP、hs-CRP與NT-proBNP在其病癥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短期內維持了血壓與重要臟器灌注,并對心血管系統產生急性與慢性損害〔6〕。相關文獻指出〔7〕,hs-CRP分泌量增加,會導致患者心肌氧耗異常增加,并介導冠狀動脈內皮功能障礙,增高血液中游離脂肪酸,加重心肌缺氧與患者心室的不良重構,進一步損壞心肌。NT-proBNP是一種由心室肌細胞合成與分泌的多肽,且無生物活性,當患者心室容量增加、心臟壓力超負荷時,會刺激心室肌細胞的proBNP基因轉錄mRNA,并迅速合成,在心肌細胞內加工后分裂進入血液形成NT-proBNP〔8〕。利尿、擴血管、糾正心衰、吸氧、抗凝是臨床治療AMI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規措施,雖然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穩定病情,但對患者的心功能、內分泌指標及血漿NT-proBNP水平的改善效果不顯著〔9〕。rh-BNP是治療心力衰竭的新一代的藥物,該藥物與內源性BNP具有相同的氨基酸排序、生物活性及空間結構,具有相同的作用機制,拮抗交感神經系統、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與內皮素系統活性,松弛血管平滑肌細胞,促進外周動靜脈血管,加速鈉的排泄量,緩解心臟前后負荷〔10〕。相關文獻指出〔11〕,rh-BNP藥物作為一種高純度凍干制劑,可以有效擴張血管,利尿排鈉,清除患者機體內的水、鈉潴留,降低心臟前后負荷,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心臟功能,降低患者呼吸困難、肺水腫等臨床病癥。本研究提示rh-BNP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減輕心肌細胞膜脂質過氧化程度,糾正低鈉血癥與高鉀血癥,改善酸堿平衡紊亂,改善心功能與血流動力學障礙,促進循環內分泌系統的恢復。本研究還發現,AMI后心力衰竭患者應用rh-BNP聯合常規治療措施的臨床療效優于單純使用常規療法,可以安全、快速、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參數,增加心肌組織血氧供應,減小肺循環與體循環血管阻力,降低全身動脈壓,在流量超負荷時對心肌起到保護作用,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的報道相一致〔12〕。
4參考文獻
1喻聲洋,王邦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NK細胞活性與左心室功能的相關性〔J〕.廣東醫學,2014;35(23):3724-6.
2李永才.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12):1512-3.
3鐘培東,黃志華,廖新學.重組人腦利鈉肽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其對循環內分泌的影響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10):31-2.
4Gerhard P,Michael E,Christine MS,etal.Liver dysfunction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prevalence,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J〕.Eur J Clin Invest,2012;42(2):153-63.
5胡碧江,王薇,何平,等.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左心衰竭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13;24(10):1416-8.
6Lei Z,Yizhou L,Hong J,etal.Additional use of trimetazidi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a meta-analysis.〔J〕.J Am Coll Cardiol,2012;59(12):913-22.
7劉玉,王安才.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進展〔J〕.國際老年醫學雜志,2012;33(6):274-7.
8戴勝燕.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1(3):44-5.
9郭傳輝.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心力衰竭1例報告〔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8):1158.
10熊峰,王海蓉,趙明明,等.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對白細胞介素-6水平的影響〔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5(1):98-100.
11薄小萍,李明秋,陳茂華,等.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急性心梗后失代償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1(1):93-6.
12盧鑫,胡桃紅,馬會利,等.重組人腦利鈉肽在心衰治療中對腎功能影響的研究〔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3;11(12):1006-8.
〔2014-11-29修回〕
(編輯苑云杰)
基金項目:安徽省衛生廳科技計劃項目(No.014kbp328)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3-0602-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