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新榮 劉春燕
(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老年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
利培酮與奎硫平治療老年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靳新榮劉春燕
(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老年科,新疆烏魯木齊830002)
〔摘要〕目的探討利培酮與奎硫平治療老年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納入研究的85例老年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患者抽簽分為兩組,其中利培酮組40例給予利培酮治療,奎硫平組45例給予奎硫平治療。治療4 w觀察療效,并觀察治療期間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變化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期間兩組PANSS量表評分較本組治療前均明顯下降(P<0.05),但兩組各時段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ADL量表評分各時段較本組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且奎硫平組下降更快,從治療第2周開始兩組ADL量表評分比較差異顯著(P<0.05);兩組不良反應在吞咽困難、錐體外系反應方面比較差異顯著(P<0.05),奎硫平組較輕。結論利培酮與奎硫平治療老年腦血管病并所致精神障礙療效相當,但奎硫平不良反應較小、對生活質量的改善有更積極的影響,故奎硫平更適合老年患病人群。
〔關鍵詞〕腦血管病;精神障礙;利培酮;奎硫平;生活質量
第一作者:靳新榮(1979-),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期精神障礙相關疾病的研究。
腦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礙具有發病率、致死率、致殘率高的特點〔1〕。目前該癥的治療方案并不統一,常用的有利培酮、奎硫平、奧氮平等,對這些藥物的療效目前尚未形成共識〔2〕,這給臨床救治帶來了一定的困擾。本研究通過觀察利培酮與奎硫平在老年腦血管并所致精神障礙中的應用效果,嘗試明確這兩種藥物的應用價值。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年齡≥60歲,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DM-3)中關于年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診斷標準。排除及脫落標準:①心、肝、腎等臟器嚴重疾病以及造血系統、內分泌系統嚴重疾病者;②其他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硬腦膜下出血等;③納入前1 w內使用過抗精神病藥物者;④臨床資料不全,中途退出者;⑤患者或其監護人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共納入研究85例,依據抽簽結果隨機分為利培酮組和奎硫平組。利培酮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60~76〔平均(68.91±7.34)〕歲;病程1~26〔平均(10.41±8.35)〕個月;文化程度:小學6例,中學26例,大學及以上8例。奎硫平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齡60~79〔平均(69.18±8.63)〕歲;病程1~23〔平均(8.96±5.38)〕個月;文化程度:小學7例,中學28例,大學及以上1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以及文化程度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觀察指標
1.3.1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PANSS量表分陽性癥狀積分、陰性癥狀積分、精神病理及總分4個方面評估。治療前及治療后每2周評估,并依據治療后比治療前PANSS量表得分減少情況評定療效,得分減少≥75%為痊愈;50%~75%為顯著進步;25%~50%為好轉;<25%為無效。治療前及治療后每周評定1次,并依據治療前及治療第4周結果評定療效。
1.3.2生活質量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ADL)量表評估,包括:公交車,行走,做飯菜,做家務,吃藥,吃飯,穿衣,梳頭刷牙,洗衣,洗澡,購物,定時上廁所,打電話,處理自己的錢財,共14項,每項分完全可以做到、有些困難、需要幫助、根本無法做到4個等級,分別計1、2、3、4分。治療前、治療后評估1次/w。
1.3.3不良反應觀察主要觀察一般情況、錐體外系反應、肝腎功能等。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和Ridit分析。
2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兩組療效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PANSS量表評分變化治療前,兩組在PANSS量表陽性、陰性、精神病理各因子及總分方面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各時段,兩組各因子及總分評分均持續下降,與本組治療前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但兩組同時段各因子及總分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兩組治療前后ADL量表評分變化比較治療前,兩組ADL量表評分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各時段,兩組ADL量表評分逐漸下降,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均P<0.05),且奎硫平組下降速度大于利培酮組,從治療后第2周開始兩組在ADL量表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吞咽困難、錐體外系反應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奎硫平組較輕。見表4。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量表評分變化比較±s,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DL量表評分變化比較±s,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利培酮組比較:2)P<0.05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與利培酮組比較:1)P<0.05
3討論
老年人群易罹患腦血管疾病,由此易發生精神障礙,而除腦血管疾病之外糖尿病、高血壓等也與腦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礙有密切的關系〔3〕,也是老年人的常見病,故老年人群罹患該癥多病情復雜〔4〕。腦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礙與腦血管供血不足、腦灌注較少,導致腦組織變性、萎縮、壞死以及神經細胞營養障礙〔5〕,進而出現精神障礙相關癥狀。目前臨床治療該癥并無共識,本研究觀察了其中最為常用的利培酮和奎硫平。
利培酮為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屬于苯丙異噁唑衍生物,通過與5-羥色胺(5-HT)2受體和多巴胺D2受體結合而發揮抗精神障礙作用〔6〕。奎硫平則為二苯并氧氮卓類非典型抗精神病藥,與包括5-HT、多巴胺D2受體內的多種受體有很好的親和力〔7〕。可見,二者藥理作用有相似之處,實際上在目前的臨床應用中并未發現二者療效有顯著差異。文獻報道〔8〕顯示二者療效基本相當,本研究結果與之類同。二者除長期療效類似外,對減少精神障礙的改善速度也趨于一致,本研究中通過觀察不同時段PANSS量表得分證明了這一點。但療效相當并非臨床選擇應用的全部,鑒于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及多合并多種疾病,該類人群用藥過程中易發生不良反應,故選擇不良反應少、安全性更好的藥物十分重要〔9〕。本研究結果顯示,奎硫平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尤其在吞咽困難、錐體外系反應方面遠較利培酮組發生率低,而不良反應減少意味著合并使用抗不良反應藥物的概率降低,這對疾病的治療是有益的。比如減少吞咽困難可減少異物吸入器官引起肺部感染的風險〔10〕;錐體外系反應減少則可避免抗膽堿藥物的使用等。本研究中其他不良反應雖無統計學差異,但本研究樣本較少,這可能對結果有一定的影響,需擴大樣本繼續研究。
4參考文獻
1Carta MG,Pala AN,Finco G,etal.Depression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ould vortioxetine represent a valid treatment option〔J〕?Clin Pract Epidemiol Ment Health,2015;11(4):144-9.
2高斌,代麗澤,何艷琴,等.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99例臨床特點分析〔J〕.精神醫學雜志,2011;24(2):141-2.
3劉杰.齊拉西酮與氟哌啶醇治療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2):10-2.
4王琰萍,儲水鑫,張曉玲,等.健腦益智湯結合認知訓練治療急性腦梗死后認知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2;30(11):2547-9.
5馮連啟.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8):48-50.
6Chan MC,Chong CS,Wu AY,etal.Antipsychotics and risk of cerebrovascular events in treatment of behaviou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in Hong Kong:a hospital-based,retrospective,cohort study〔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10;25(4):362-70.
7鮑鳳竹,吉明安.利培酮對腦梗死伴發精神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6):111.
8孫梅玲,劉向陽,銀賀,等.喹硫平與利培酮治療老年器質性精神障礙對照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4):105-6.
9Nagasawa J,Kiyozaka T,Ikeda K,etal.Prevalence and clinicoradiologal analyses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isease coexisting multiple microbleed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4;23(9):2444-9.
10徐海波,常潔,石文杰,等.奎硫平與氟哌啶醇治療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2;22(5):347-8.
〔2015-05-10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中圖分類號〕R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3-0625-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