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孫 霞 劉 娜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
老年社區健康促進訓練器的設計及應用效果
王晶晶孫霞劉娜1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河南鄭州450052)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促進訓練器對社區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探索拓寬老年人健康促進護理的器具與方法。方法以提高生理、心理、社會適應力為目的和原理設計并制作出老年人健康促進訓練器1套共3件,對89名在社區生活的老年人進行10個月的健康促進干預訓練;對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社會適應能力等指標進行比較。結果干預訓練前后,社區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差異顯著(P<0.05)。結論老年人健康促進訓練器能提高社區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它的使用與推廣可以為老年人群社區健康促進工作產生積極作用。
〔關鍵詞〕健康促進;生活質量;訓練器
1河南省人民醫院
第一作者:王晶晶(1982-),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社區護理學研究。
健康促進活動不僅限于預防疾病,還包括促進軀體、心理、社會功能的健康水平〔1〕。通過健康促進,維持老年人現有健康水平,預防疾病,提高其生活質量,不僅能夠有效緩解醫療衛生支出與資源利用壓力,更能減輕家與社會經濟負擔。老年人健康促進的研究,應更多關注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加大對個體社會適應能力、個人技能與健康需求的關注〔2〕,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載體,充分發揮健康促進策略的積極作用。現有的作業療法訓練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訓練對象的生理健康、心理發展、認知能力,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但是主要以患病群體的功能康復為主要目的,結構、功能較為局限,急需擴展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等領域的產品〔3〕。本研究旨在探討健康促進訓練器對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拓寬老年人健康促進護理實踐方法與領域。
1對象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采取方便抽樣法抽取鄭州市2個社區中的60歲以上老年人89名,平均年齡(68.33±2.14)歲,男37名,女52名;有冠心病史24名、糖尿病史47名、動脈粥樣硬化51名。89名老年人均可配合醫囑自我管理與控制病情,能夠準確地理解操作指令,無明顯影響問卷完成的因素。排除標準:①重癥精神病、明顯智力障礙者;②長期臥床,軀體功能障礙者;③患有嚴重的心肺系統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心功能不全Ⅲ級以上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④入組前3個月參加過其他形式的健康促進護理干預訓練者。
1.2調查方法對89名老年人進行10個月健康促進訓練器的干預訓練,由經過培訓的護理員于干預實驗前、后,征求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要求調查對象在調查員指導下獨立填寫問卷,以確保獲取資料的客觀性與真實性。
1.3健康促進的實施
1.3.1健康促進訓練器的設計原理為遵循健康促進循序漸進的原則,本套訓練器采用等級式訓練模式,包括Ⅰ(Basic)、Ⅱ(Boost)、Ⅲ(Bingo)共3件(圖1),訓練強度由簡到難,適用于可完成訓練器操作的、不同健康狀況的老年人。訓練器為木質材料,簡易環保,增加了可操作性與受訓者的主觀參與性;同時兼顧迷宮、拼圖與十字繡構圖、Bingo游戲等多重趣味元素,增加了趣味性,充分調動了受訓者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3件訓練器相輔相成,在要求受訓者完成操作時達到促進生理健康(肌肉運動、手部精細動作訓練)、心理健康(增強審美的情感刺激、提升思維能力與認知水平)、社會功能(操作的競技性增強受訓者彼此溝通以及與護理人員的情感溝通)的健康促進。
1.3.2健康促進訓練器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訓練器Ⅰ由帶套管的鐵鋁合金細絲、中間有孔的彩色圓珠和4塊木板組成。使用時首先將木板按拼圖的方式拼接成完整的底座,然后將不同顏色的細絲根據自己的想象彎折成適合的“路徑”,同時穿上圓珠固定在底座上,保證每條“路徑”無交叉,能夠確保圓珠順利通過;受訓者撥動圓珠,使其從“路徑”的起點滑向終點即完成訓練過程。訓練器Ⅱ由細木棍、形狀各異的彩色木塊和中央有孔的底座組成。使用時拉開底座一側的“抽屜”,取出木塊,并將細木棍依次插入底座上的固定孔中,受訓者將木塊自由組合,然后套插于細木棍上呈現不同的圖案即完成訓練過程。訓練器Ⅲ由閱讀架、口令紙、底座和圓柱形小木塊(一端印有圖案、一端印有100以內的數字)組成。使用時將木塊(圖案面或數字面向上)和閱讀架分別插入底座上的相應位置,包括2種訓練方法:①選圖案。將印有不同圖案的口令紙取出,按照口令紙上的圖案依次從底座中取出相對應的圓柱形小木塊。②選數字。將印有算式的口令紙取出,依次將印有計算結果數字的圓柱形小木塊從底座取出。當底座上圓柱形小木塊的孔位出現橫、豎、斜任一種連續5個空缺時,即可停止,待重新返回初始設置可繼續下一輪練習。操作熟練者,還可結合計時器進行訓練,在每一輪練習前設定計時器,完成后讀取計時器,記錄所用時間。
以上3件訓練器既可進行個體訓練,也可用于群體競技訓練使用,均可被設計為計時訓練,尤其Bingo訓練器,可作為2人對抗比賽、3人以上多人競技賽的首選。



圖1 健康促進訓練器套組
1.3.3社區應用由護理員向社區受訓對象介紹訓練器的使用方法,并進行演示,對受訓者的提問進行作答,同時給予一對一指導。在89名老年人均能正確、順暢使用訓練器后,由護理員指導開始進行規律的健康促進訓練,持續10個月。第1~2個月受訓者使用訓練器的時間為30 min·次-1·件-1訓練器,每周至少3次。第3~5個月為隔天使用訓練器45~70 min·次-1·件-1訓練器,第6~10個月為隔天使用訓練器60~90 min·次-1·件-1訓練器,并每月組織一次90 min的Bingo計時競技賽。每次訓練,由機構護理員對本單位內老人訓練狀況進行記錄,包括訓練的時長、每次完整訓練的次數等。
1.4評價工具
1.4.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該量表由軀體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兩部分組成,為慢性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評估工具〔4,5〕。其中軀體生活自理量表包括穿衣、進食、儀表、如廁、沐浴、變換體位及臥位、走動和上下樓梯、排便控制等8項評價內容;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對使用電話、購物、食物準備、家務料理、洗衣、交通方式、服藥能力、經濟理財等8項內容進行評價。程度分為完全自理、有些困難、需要幫助、完全不能自理共4級,分別賦值1~4分。得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下降越明顯。
1.4.2心理功能評定量表采用世界衛生組織(WHO-5)心理健康指數量表中文版〔6〕,該量表被WHO推薦用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測量,具有較好的信度(α>0.85)。量表由5個條目構成,每個條目按6個等級記分(0~5分),量表總得分為5個條目的分數之和;分數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狀況越好。
1.4.3社會功能評估(SDSS)量表該量表〔7〕評定內容包括10項:職業和工作、婚姻職能、父母職能、社會性退縮、家庭外活動、家庭內活動、家庭職能、個人生活自理、對外界的興趣和關心、責任心和計劃性。程度分為無缺陷、有些缺陷、嚴重缺陷、不合適共4級,分別賦值1~4分。分數越高,表示社會功能越差。該量表曾多次用于社區慢性病人社會功能的測量,具有較好的信度(α>0.85)。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
2結果
健康促進訓練器干預前后,89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社會功能差異顯著(P均<0.05)。見表1。

表1 健康促進訓練器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價指標
3討論
Pender等〔8〕曾指出健康促進行為的決定因素是認知-感知,這也是獲得與維持健康行為的最重要的動機。89名老年人在使用訓練器時,持續感受到手部、上肢、軀體的運動,肌力的鍛煉,以及完成整套訓練器操作耗費的腦力,與以往單調的運動(特別是缺乏思維訓練的活動)相比,明確感知到訓練帶來的益處:訓練器Ⅰ在路線的設定環節,能有效地促進老年人的大腦活動,同時又通過串珠這一動作來訓練老年人手腦協調能力以及手部精細活動能力。訓練器Ⅱ的組裝過程能鍛煉老年人的肢體協調能力,對木塊的自由組合過程,能充分調動老年人的腦部思維活動,減慢老年人腦部功能的衰退;訓練器呈現出的圖案,能使老年人獲得成就感,滿足老年人對美的欣賞需求。訓練器Ⅲ的組裝,能充分訓練老年人的手部精細動作能力;在選取圖案或數字時,調動了老年人思維活動;競技比賽加強了老年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了老年人社會活動能力的提高。3件訓練器的使用過程均具有不可重復性,使用者需不斷挑戰自己,創造新的記錄,這是以往具有固定訓練方式的器具所無法代替的。因此,訓練器的階梯型訓練活動,幫助老年人完成從生理、心理到社會功能的健康促進,除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外,其余各項能力均與干預前的差異顯著。
社區覺醒和社區參與是健康促進工作成功和持續發展的基礎。健康促進行為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是否執行健康促進行為,與個人意愿、認知、經驗、健康需求有關,還與環境緊密聯系〔9〕。護理員在老年人運用健康促進訓練器時,進行示范、詳細指導,并關注訓練的全過程,對健康行為的形成、錯誤操作的矯正、克服健康促進障礙(前期的訓練倦怠)等均起到積極作用。因此,在社區健康促進的實施過程中,除了支持性政策,需要具有嫻熟護理技能的團隊在人群健康促進中扮演重要角色。
健康促進訓練器能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功能處于衰老退化階段,加之離職退休、自身病痛、喪偶、家庭失和等原因給老年人帶來的各種負性情緒〔10〕,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受到嚴重的影響。而生活質量作為描述身體功能、心理、社會以及情緒等多方面素質的質與量的一個健康概念,近年來已成為研究的熱點〔11〕。健康促進訓練器通過對老年人獨立活動能力、身體的靈活性與協調性、智力等方面的干預,鍛煉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與認知水平,為其進入社會提供了生理健康的基礎條件;從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出發,一方面在訓練中融入多重創新性元素來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在需求層次上滿足老年人的高級需求,提升了老年人的審美與自我價值感,增強了老年人的自信心,使其敢于主動融入社會活動中;訓練器所具有的對戰性能,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使得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了解他人、分享自己的觀點、經歷與感受,獲得了與外界溝通的技能。整套訓練器的應用,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基本要素有機結合,促進了老年人在這些方面的健康水平的逐漸提高。
現今人們對老年人用品的交互性設計日漸重視,設計構想與產品種類繁多,但仍以服務老年患者的醫療用品為市場主導〔12〕。本套健康促進訓練器克服了老年人需要學習新的電子信息技術才能進行交互訓練活動的困難,實現了老年人需求從低層次到高層次過渡、經濟易用、操作安全便捷,兼顧了情感鍛煉與個體需求的變化性等技術特點,顏色、外型設計也均符合老年人需求〔13〕。訓練器兼具個體、群體訓練的不同需求,與以往研究〔14〕中對老年人開展的健康促進干預形式如行為干預、心理干預、認知干預等相比,此套訓練器作為健康促進的載體,不必耗費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緩解社區護理工作壓力的同時,也能使老年人以輕松愉快的方式進行健康促進訓練,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健康促進的效果。因此,它的應用與推廣不僅會給老年人健康帶來福利,也會為老年健康促進事業和社區護理工作開辟新的視角。
綜上,老年人社區健康促進訓練器干預訓練強調受訓者的主觀能動性,是其進行自我健康促進的過程,無需消耗大量的護理人力、物力資源,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不太健全、社區護理專業人員缺乏的背景下,此套訓練器參與的健康促進形式較易開展。作為一種經濟有效的健康促進干預方法,值得在全社會大力宣傳與推廣。此外,本套訓練器的使用研究對象還可擴大到健康老年人群,以彌補既往研究中干預對象局限于患病老年群體的局限。
4參考文獻
1魏詠蘭,賈勇,王瓊,等.健康促進對社區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14(2):119-20.
2劉金厚,王晶晶,陳靜靜,等.社區健康老年人健康促進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3;11(9A):2383-5.
3李欣宇,周琳琳,王晶晶.作業療法訓練器在健康促進中的應用現況分析〔J〕.全科護理,2013;11(8C):2281-2.
4曹新妹,翁素貞,徐一峰.實用精神科護理〔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289.
5盛嘉玲,丁關員,孫忠,等.住院精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的信度及效度檢測〔J〕.中國臨床康復,2004;8(12):2201-3.
6歐愛華,郝元濤,梁兆輝,等.老年人心理健康指數量表的應用評價〔J〕.中國衛生統計,2009;26(2):128-30.
7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30,194.
8Pender NJ,Murdangh C,Parsons MA.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6th ed)〔M〕.Boston,MA:Pearson,2011:121-4.
9李賢華,徐麗華.健康促進模式(2002版)及其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4):89-91.
10郭芝廷,劉曉丹,趙彥惠.護理干預對老年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進展〔J〕.2012;26(7B):1825-6.
11朱慶華,楊貴珍,張秀敏.老年人社區護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醫學與社會,2010;23(5):13-4,17.
12陳虹.基于老年病人醫療康復產品用戶研究的交互設計〔C〕.香港:2011清華-DMI國際設計管理大會論文集(中文部分),2011.
13劉朧,楊瑜,孫濤.基于人機交互的老年人產品設計〔J〕.工業工程,2010;13(5):89-94.
14包思施.基于老年人醫療護理產品的交互設計研究〔D〕.上海:華東理科大學,2012:1-50.
〔2014-09-17修回〕
(編輯安冉冉/曹夢園)
基金項目:河南省衛生廳2012年度科學技術攻關項目(201203064);國家實用新型專利(ZL201220439416.X;ZL201220439634.3;ZL201220444290.5)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3-0688-0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