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娟
(內蒙古河套學院 外語系 內蒙古臨河 015000)
大學英語精讀語篇教學探討
閆志娟
(內蒙古河套學院 外語系 內蒙古臨河 015000)
本文探討了大學英語語篇教學指出不同體裁的課文可采取不同的整體語篇教學的方法。
語篇教學 體裁 對比 內容
大學英語精讀課程是本科非英語專業一至二年級學生的一門必修課,旨在培養學生的基本英語技能,使其了解中西語言及文化之異同,并在打好堅實的英語語言基礎上,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使學生在正確、自然而且靈活地掌握本階段所學的語言的同時,能在恰當的場合隨機應變地熟練使用所學語言。[1]
教學要求:通過閱讀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閱讀材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興趣,同時加深對西方文化的了解;通過寫作訓練與練習,使學生具有基本寫作能力;通過定量的翻譯練習,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翻譯技巧;通過大量的口語練習,使學生具有初步的交際能力。[2]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精讀課的教學應當注意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整體語篇教學,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強調學生積極參與,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并提高學生聽、說、讀和寫的能力。
英語文章的體裁有很多種。最常見的主要有四種,即記敘文(narration)、描寫文(description)、說明文(exposition)和議論文(argumentation)。教師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結構和特點來組織教學。例如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中第二單元<Sailing Round the World>(環球航行)就是一篇典型的記敘文。記敘文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訴讀者發生了什么事(what happened),什么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怎樣發生的(how)以及結局是什么。根據這些特點,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十個關鍵的問題,讓學生來回答,并要求他們把答案連在一起形成一篇課文小結(summary),最后聽寫下來。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對課文整體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鍛煉了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
在閱讀<The Sampler>(品嘗家)一文時,我們可以抓住這篇課文描寫部分細致這一特點,幫助學生從人物的衣著,外表及行為;從面部表情到內心世界來把握課文,步步深入。然后鼓勵他們在充分理解課文人物性格的基礎上進行角色扮演(role-play),讓學生積極參與。這樣可以有效地調動課堂氣氛。
說明文的特點是中心突出。在學習這類文章時應先讓學生弄清楚文章的主題是什么,幫助他們了解作者是怎樣闡述主題的,最終讓學生知道或了解這個事物或現象。例如大學英語精讀第二冊第五單元<The Villain in the Atmosphere>(大氣層中的惡棍)就是一篇典型的說明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大氣層中的這個壞蛋,向我們解釋了它是怎樣活動的以及對付它的方法。
關于議論文的學習關鍵在于找出論點,分清論據,以及論點與論據間的關系,即是支持還是反對這個觀點。在第一冊第四單元<Turning Off TV: A Quiet Hour>(關上電視:安靜的一小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首先通過介紹來引出課文所陳述的觀點。先強調電視已經成為一種受歡迎的娛樂方式,接著提出兩種不同的觀點,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第一種是Some people think that a world without television is unimaginable.但在另一方面,Some people think television takes up too much of a person’s time and suggest...。最后教師做總結指出本文論點,要求學生通讀全文,找出論據,這時可提示他們找出每段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課文講解結束后組織一個討論,題目可定為“TV is a good thing or not?”。這樣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可讓學生有一個練習口語的機會。[3]
大學英語精讀課的許多課文都與學生、教師和社會實際有密切的聯系。鑒此教師就可以結合實際,積極和學生交流溝通,通過課文的整體語篇教學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在<The Day Mother Cried>(媽媽哭的那一天)一文中,作者講述了一位美國母親為了供養兩個孩子上學而頑強奮斗的故事。這里我們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Do your parents understand you? Do you try to understand your parents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m?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your parents in the future? How many of you remember your parents’ birthdays? 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有感而發,指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子女應該更加注意和長輩溝通,了解關心他們。在講解<Why I Teach>(我為什么教書)時,可以結合自己的親自經歷,向學生講述自己為什么想成為一名教師,譬如說當一名教師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工作較穩定,而且不乏挑戰性;可以和學生待在一起,永遠感到生氣勃勃等等。當然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有耐心、有責任心、有愛心,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讓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都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4]
任何一種民族語言都是該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賴以生存的土壤。作為一名語言教師在英語課中講解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并深入淺出地介紹一些英語國家的生活習俗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對<Lessons from Jefferson>(杰斐遜遺訓)和<Song of Defi ance>(反抗之歌)兩篇文章的學習和講解中,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有關美國獨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的知識,使學生對美國歷史和課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另外中西方文化異同的比較和分析也可以很好地運用到精讀課的教學中。在<The Present>(禮物)一文中,通過對中西方國家老年人與年青人地位的對比分析,學生們了解到在東方老年人會更多地得到社會的尊重和重視,在這里年老通常意味著德高望重,經驗豐富,在中國尊老愛幼一向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有些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老年人經常感到很孤獨,而且覺得被社會所遺忘。通過整體語篇教學使學生對課文能夠有更深層次上的理解。[5]
整體語篇教學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比如說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然后教師作總結,再由學生復述。有時教師也可先給出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先讓學生猜測文章內容,然后再由教師導入正文。另外對于一些課文中有爭議的熱點問題可以組織討論。如果是著重于人物塑造的描寫性文章,可以組織角色扮演,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也有很大幫助。大學英語精讀課中有很多有趣的標題,可以啟發學生了解課文的內容,如<Is There Life on Earth>(地球上有生命嗎?);<The Professor and Yo-yo>(教授和悠悠球)。有時還可以通過歌曲、圖畫的形式幫助介紹課文。例如第一冊中的第十單元<Going Home>(回家)一文,我們可以把流行歌曲“”(老橡樹上的黃絲帶)介紹給學生,然后給學生提出了兩個問題:“Would you like to know the story about this song? Could you look at the picture on the book and guess the story?”。這樣讓學生抱著極大的興趣去讀課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總之,整體語篇教學是精讀課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做好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1] Ellis,G. & B. Sinclair. Learning to learn English: A Course in Learner Training. (Teacher’s boo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Littlebown, P.& N. Spada. How language Are Learned.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3]胡壯麟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4
[4]程曉堂 鄭 敏 英語學習策略 [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5]文秋芳 英語學習的成功之路 [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3
*本文是2015-2016年度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科學研究項目《新建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所撰寫的論文。
閆志娟(1968-) 女 漢族 內蒙古河套學院外語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