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委
(昆山開發區青陽港學校 江蘇昆山 215335)
探討新課程理念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
王慶委
(昆山開發區青陽港學校 江蘇昆山 215335)
在音樂新課標中有明確的提出:音樂感受和音樂鑒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最直接的途徑,可以說,音樂欣賞教學是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理應得到相關教育工作者的支持與重視。但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解決,以便于更好的保證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進行了深度的研究。
新課程理念 小學音樂 欣賞教學 問題 對策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目的就在于,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聆聽音樂的好習慣,最重要的就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都是以講授為主,如:給學生介紹作品的基本情況、作詞作曲人的情況、創作背景,教學過程大多就是:先進行整體欣賞、然后、拆分賞析、最后再進行整體欣賞,使得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吃力,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1.不重視音樂欣賞教學,放任自流
由于我國大部分的教師都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把音樂課程歸類為副科的類別中,只注重智力發展,嚴重忽略了非智力的發展。雖然,在新課程理念的帶動之下,大部分的教師都已采取多種教學策略開展教學活動,但是部分教師把整堂音樂課程當做欣賞課來上,又不選擇欣賞內容,只是進行資料的累加,并沒有重視欣賞教學質量,最重要的就是,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優化教學結構,放任自流,使得學生一直處于一種被動的聽覺參與和思維參與的地位,從而使學生對音樂產生厭惡的情緒,完全不利于學生的發展。[1]
2.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嚴重背離欣賞教學的審美規律
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都是采用故事的方法或者采用過多的語言來解釋音樂,這些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音樂,但是,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嚴重背離了欣賞教學的審美規律,給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1.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課程與其他學科的性質不一樣,該課程具有豐富的藝術性和趣味性。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多種音樂實踐的機會,并通過教學策略來強化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來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譬如: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先播放一些輕音樂,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在欣賞的過程中,由于學生會受外界因素與內在因素的影響,使得性格、經歷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面對這一首歌曲時,教師不能用同一個目標要求學生,而是應該鼓勵學生發表出自身想法和意見,讓學生從個人的角度出發去理解音樂、認知音樂,這樣既可以縮短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2]
2.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想象力既能激發出學生的審美感動,還能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由于小學生正處于一個認知尚未成熟且想象力強的階段,不同學生對同一首歌曲會有不同的理解與想象。譬如:在欣賞《外婆的澎湖灣》的過程中,教師先給學生播放整段歌曲,并要求學生放低心態,想象音樂描述的場景和畫面,然后,再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想象出畫面,如:外婆、老船長、澎湖灣、各種場景等等,從而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再譬如:在欣賞《夢幻曲》這首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邊聽邊思考:你聽完這首歌曲你感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畫面,然后,教師應該適時地向學生的描述出歌曲中所講的內容,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從而使學生更好的進入到音樂情境中,以達到一個理想的教學效果。
3.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其可以將音樂和圖片、音樂、視頻、動畫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從而調動起學生的感覺器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會得以提升。譬如:在教學《音樂中的動物》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屏幕上給學生展示出小熊貓與小狗在草地上跳躍、歡快的場景,然后,再給學生播放整首歌曲,將視覺和音樂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在這種視覺與聽覺的沖擊下,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印象,學生的音樂理解力也會得以提高,從而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堅實的基礎。
4.增強學生體驗,提高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目標即讓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內化為個體的情感體驗,從而在提高感受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審美能力。譬如:民歌是人民群眾的歌,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在音樂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民歌不感興趣,而是追求當時的流行歌曲,使得教學目標難以實現。所以,針對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拔河比賽,讓學生有節奏的喊口號,要求口號、動作一致,其次,再組織學生觀看《川江船夫號子》視頻,并給學生提出類似于這樣的問題:請問,同學們,號子的節奏與勞動節奏有什么關系,有何作用?最后,教師也可以開展民歌歌唱比賽,誰說出最多的民族歌曲民的學生獲勝,有機會得到教師提供的小獎勵如:小紅花、棒棒糖。在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學氣氛更加融洽。總之,音樂欣賞教學就是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主,在新課程理念中倡導的是快樂式教學法、愉悅式教學法,均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得以提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并通過采用多媒體技術,將音樂文化與音樂內容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從而豐富學生的聽覺感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實現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目標,進而保證教學質量。
[1]陳孝余. 中小學音樂欣賞有效聆聽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2]盧媛婷. 舒蘭市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研究[D].延邊大學,2010.
[3]王甜. 淄博市淄川區農村小學音樂欣賞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