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芳 杜建湘
(湖南省武崗市鄧家鋪中心學校 湖南武崗 422400)
淺談如何營造質疑氛圍使學生敢提問題
曾紅芳杜建湘
(湖南省武崗市鄧家鋪中心學校 湖南武崗 422400)
質疑提問是創新的開始,而好奇、質疑正是兒童的天性。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好問是知識的窗戶,創新的動機。北宋哲學家張載主張“學則須疑”;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盡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到、能摸到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疑問。”心理學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當代教學論也越來越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作為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提問 宣講故事 和諧氛圍 健全評價機制
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使學生形成一個觀點:“提問”是教師的事,學生的事只是跟著都是的問題“答”,因此要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首先要使其轉變觀念,“提問”不僅僅是教師的事,更是學生自己的事,學生可以問教師、問課本、還可以問專家、問教授、問權威,可以當面問,可以寫信問,還可以打電話甚至上網問。其次,教師要營造質疑氛圍。學生有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能不能提出問題,取決于是否有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作為老師應引導學生大膽質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鼓勵學生有不同于課本的看法,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斷,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質疑熱情,對學生新奇怪異的想法我們要加以保護,決不能隨便予以否定,遏制及嘲笑。形成寬松活躍的質疑氛圍,讓學生以問倒老師、課本為一種光榮,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實施:
在中外的名人中,有許多是因為對前人的學說提出挑戰,才成就了偉大的事業,比如陳景潤就對華羅庚的學說提出了質疑,哥白尼的地動學說建立在對亞里士多德的天動說的質疑上等等。另外,有很多的發明創造就是從問“為什么”開始的,如牛頓的地心引力就是從“蘋果為什么會從樹上掉下來?”開始的,瓦特的蒸汽機就是從“壺蓋為什么會往上竄?”開始的。這些故事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人類的每一項發明和每一項創造,都是以“提出問題”為起點的,從無例外。能否敏銳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人”的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學生明白了這些,才能激起提問的興趣,進而主動提問。
目前,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的學生還不能主動提出問題。根據我們的前期診測,發現主要是學生存有“三怕”心理:一怕問題淺,同學會嘲笑;二怕問題偏,老師責怪;三怕問題多,老師厭煩。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在自由、平等的環境中人的潛能會得到最大的發揮,能提出問題、有創造力的人,必須在心理上有“自由”和感到“安全”。因此,我們要注意在師生間建立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用教師風趣、幽默的語言,親切和諧的笑容,為消除學生心理障礙創設良好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
1.當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課所要解決的內容時,教師也同樣要給予鼓勵,贊揚這種敢于提問題的勇氣。
2.當學生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由于緊張或考慮不充分而詞不達意、語無倫次時,教師也要認真傾聽,不能打斷學生的發言。
3.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錯或教師在上課時已反復強調過,而學生又當作問題提出時,教師也不能嘲笑、諷刺、指責。這樣才能徹底消除學生的“三怕”心理,才會敢于提出問題。
另外,課前、課間教師要常抽些時間待在班上,師生間身體距離的縮小,帶來心靈的貼近,即使你沒說什么,也會讓學生感到親切。可能只是微微一笑,拍拍肩膀,摸摸腦袋,聊聊家常。不經意的小動作,帶給學生的信息是強烈的——老師很喜歡我!有了這樣的心理基礎,就為學生有問題、敢問奠定了基礎。
小學生爭強好勝心理特別強,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競賽、評比等激勵措施,提高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牛角”比“尖”大賽,精彩問題上黑板。
為了提高效率,在每堂課的最后,可以公布下堂課的教學內容以及預習的重點,并要求學生設計好問題。對于學生的問題,我們可以進行兩項處理:一是掌握預習的質量;二是篩選。由于精彩的問題可以到黑板上去“亮相”,這就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自我表現”和“自我欣賞”的機會,既調動了很多同學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利于了解學生的所想所思,拉近了跟學生的距離,這樣我們在講課時也可以直撲重點和難點,減少了“無用功”。
2.建立相應的評估體系。
教師設計一張專門表格:每節課中每提一個有質量的問題,可以得到老師加一分的獎勵,作為語文平時成績評定的依據。如曾經有同學期末語文成績只考了83分,根據學校文明學生評定標準,每門功課不低于85分的要求,這學期的文明學生泡湯了,但這位同學平時上課質疑積極,于是在評定成績時加了三分,使其達到了這一標準。為此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了質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小學生模仿能力強,爭強好勝,我們還可把班上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上下桌四人為一組,優、困生搭配,由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組與組之間展開競爭。每周評出最佳質疑能手并給予表揚。為了能在小組中當個最佳質疑能手,他們就得讀熟、讀透課文。為了能提出疑問,他們必須用發現的眼光來讀書,才能發現問題,提問題,并期待著解決問題。這樣就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探索轉變,學生也感受到思考、質疑帶來的無窮樂趣。
總之,營造一種寬松、包容的提問氛圍,可以教會學生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實現語文教學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