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宴
(廣西賀州市昭平縣昭平鎮中學 廣西賀州 546800)
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吳海宴
(廣西賀州市昭平縣昭平鎮中學 廣西賀州 546800)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就要求語文教學在傳授知識、訓練能力、發展思維的同時,還要關注人共不學習過程中,往往過分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忽視了對學生的最根本的情感培養、價值追求、道德修養。
語文教學 情感教育 愛國教育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該培養學生熱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運用祖國語言,進一步培養學生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除了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接受人類傳統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培養他們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筑品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學語文教育的第一重大課題。中學階段是一個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萌發期,是個人道德觀的辨認期,在這個階段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中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文章都是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其中包含的哲理、情感、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培育的好題材許多文章都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因素,其中不乏抒發豪情壯志,主張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歌頌革命,頌揚廉潔為民,以死事國忠貞不渝的內容,課文《沁園春·雪》以非凡的氣勢展示了“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抒發了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壯志豪情;曹操的《觀滄海》寓情于景,氣勢磅礴,表現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遠大的政治抱負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死明志的民族氣節。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大聲疾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由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岳陽樓記》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體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出塞》、《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等詩篇意境開闊,氣勢恢宏,奔放豪邁而又痛切,反映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報國的雄心壯志,充滿了積極進取的精神。在教學時多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和書中人物他們的愛國心,逐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進行愛國主義精神滲透,使愛國主義教育與語文學科教育有機統一,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思想、信念、人生觀和價值觀。
情感教育既是一種人文素養的培養,也是一種文學素養的培養。中學語文課程應肩負起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直觀的、直感的、感情的、審美的語言和文學素養。在中學語文教育中人文素養和文學素養的培養實際上是一種一面兩體的事物。沒有直觀的、直感的、感情的、審美的語言,便不會與周圍事物產生情感性聯系。中學階段是人的重要發展階段,他們正處在與自然、與人、與社會、與民族、與人類語言建立起心靈聯系的階段,所以在中學階段進行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淺談方法如下:
1.結合課文講解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情感的培養
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利用語文課豐富的人文資源來教書育人,引導學生從小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精神領域的健康成長,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執教《散步》一課時,我圍繞課文“感悟親情,尊老愛幼”的重點,通過視頻,音樂,朗讀等多種手段,讓學生感受家的美好,融洽與和諧,在拓展延伸時,我讓學生談談自己感受到的親情,同學們都暢所欲言,有的說到“每天晚上媽媽給自己蓋被子”,還有的說到“每天早晨媽媽給我裝書包”還有的說到“每周回家媽媽都煮好吃的,給我補補身子”。同學門的故事說得很感人。這堂課讓學生感悟到了親情,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2.品讀課文,讀出感情
讀書是語文課堂教學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留足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激發學生的體驗情感,以讀為本,以悟為本,把閱讀與思考有機結合起來,把閱讀與感悟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明理悟情,獲得思想啟迪。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教書育人,所以“讀書不但要解其言、知其情,還要明其理。”
3.通過作文習作、欣賞,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與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寫作訓練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之一。
4.通過優秀作文賞析使學生得到情感教育。
通過優秀作文的欣賞分析,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他人好的寫作方法技巧的學習和吸收,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欣賞,達到讀者和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交流,對促進學生道德、情感的正確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習作要體現作者的真情實感,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內心世界的反應,是作者日常生活、學習感悟、日積月累的情感的沉淀物。因此,利用作文訓練培養學生道德情感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之一,優秀作品中所體現的情感影響著讀者的道德觀念、情感意志和個性的養成,同時習作者的道德情感及個性一也影響著其對作品的不同看法,及在習作中體現出的各不相同的情感。
我們應該認識到,人的道德情感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育工作者應從實際出發,了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生道德情感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逐步地根據他們道德心理和生理發展的水平以及知識的積累、社會外界因素的影響程度等條件,找準教育的特點,通過適當的教育方法方式技巧,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認識、情感意志、習慣行為,以促進其道德情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總之,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無論是對個人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對民族.日家競爭力的提升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我們廣大教師必須要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切實加強對中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提高中學生整體素質,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吳海宴,女,漢族,中學一級職稱,出生于1976年10月,籍貫:廣西賀州 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