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靜
(常州市中天實驗學校)
時政熱點在思品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周靜
(常州市中天實驗學校)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具有強烈的實踐性與社會性。新課標改革的推行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使學生的生活經歷與社會體驗有機結合,在此基礎上,初中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得以培養。在長期的教學中,教師認識到將時政熱點滲透到思品教學課堂上,在豐富思想品德教學資源的同時,可以體現出教學的時效性,另外,學生在分析熱點現象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三觀”。總之,時政熱點在初中思品教學中的運用,是對我國素質教育的響應,使學生素質得到綜合提高,推動了思品教學事業的發展進程。
初中思品;時政熱點;運用原則;作用
初中思品教學課程的開展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師生共同關注社會熱點話題,及時將某一時政熱點新聞融入思品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他們對課本中的理論知識有透徹的理解并對其進行深刻的記憶,所以說時政熱點在初中思品教學中的應用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本文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時政熱點應用的幾點原則,探究哪些時政熱點可以作為思品教學資源,及其深入教學課程中發揮的作用。
1.正面導向的原則
正面導向是指教師運用正面事件或者行為,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正能量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自己的腦海中,此時學生的表現行為就會自覺地朝著正確的思想道德路線發展,對自身扭曲的道德觀點或者行為進行及時糾正。總之,散發著正能量氣息的時政熱點在思品教學中的運用,教師應該堅持人人平等以及正向導入的基本原則,完善學生的心智,提高他們的素養。
2.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原則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表達這樣的觀點,離開生活的教學不是好教學。因此,在初中思品教學中教師引用的時政熱點應該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此時學生就會感覺到這些時政熱點所涉及的道德理念是觸手可及的,這樣他們就會投入真切的情感去感受社會,此時學生所得的道德經驗更具有價值。這就要求教師具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在學生周邊的生活中搜尋時政新聞,“走出教材,回歸生活”,此時時政熱點有助于初中思品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3.感化觸動學生的原則
引入思品教學中的時政熱點應該起到啟發性作用,它能引導學生去自覺思考道德問題,使他們完善自身的道德思想框架。之所以要求在應用時政熱點時踐行感動原則,這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即“人之初,性本善。”初中生愛憎分明,當他們分析時政熱點的道德內涵時,思想上就會產生震撼,情緒以及心靈上隨之就會產生波動,感性與理性的有機結合,使初中生更能理解思想道德理論知識,強化自身的素養。
1.引起社會廣泛爭議的人或事件
例如,“三聚氰胺”事件,將這類備受爭議的社會熱點運用到思品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與情感價值觀念,此時學生問題分析的能力增強,他們能夠明辨是非與對錯。
2.現階段社會推行的風尚
例如,“綠色環保”這一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作為時政熱點引進思品教學中,這是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推崇,此時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發展道德理念。
3.與“感動人物”有關的材料
“感動人物”的評選工作每年國家或者是社會都會開展,這些人物身上散發著強烈的光輝,將其作為時政熱點資料在教學中加以運用,能夠起到強烈的模范作用,使學生在初中時期樹立自己學習的楷模,此時他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受到正確的引導。
1.設置良好的教學環境,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借助多媒體下載新聞視頻或者是圖片,并將其呈現在學生眼前,此時他們的求知欲望被激發出來,此時的學習效果也提高了。例如(蘇教版七年級)《熱愛生活》的思品教學課程中,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生命的特殊性,珍愛生命的同時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下載一些熱愛生命的杰出人物的視頻,例如,張海迪與脊髓血管瘤戰斗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朗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此時在熱點新聞的引導下,讓學生在初中時期樹立珍視生命、熱愛生活的思想觀念。教師在本節思品課程中應該告訴學生,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主宰者,保護生態環境也是熱愛生命、重視生活的一部分,此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中央印發頒布的《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時政新聞熱點,使學生樹立保護周邊環境,積極綠化環境,維護文化遺產完整的意識觀念。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保護環境的杰出人物伐木工人馬永順保護生態環境的事例,當然教師還可以對學生講述“2010年十大環保人物”這位中國環境保護先行者的生平經歷以及參與的社會活動。在良好環境的陪襯下,學生通過對時政熱點的分析,受到一定的啟發,繼而有所感悟,此時學生對思品知識有更大的學習興趣。
2.圍繞時政熱點開展理論教學,使學生對思品知識有更為透徹的理解
縱觀人教版思品課程,我們可以發現九年級思品教材中涉及的知識較為抽象,理論性過強,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單向地向學生輸送理論知識,在這種“滿堂灌”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無法真正理解思品知識的文化內涵。當時政熱點被及時有效引進教學課程中時,學生通過對時事熱點話題進行探討,深入挖掘其折射的社會現象以及包含的思想道德理論。學生回頭再看思品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立刻發現它們形象化了,此時學生分析熱點問題的能力增強了,此時他們也能準確地應用思品理論知識,達到了學以致用的學習目標。
3.適時地開展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因為初中生的大部分時光是在學校度過的,因此,他們親自去經歷、去實踐的機會很少,所以思品教學課程的開設是學生在初中時期培養道德品質的渠道之一,它可以協助學生對社會生活有正確的認知。那么社會生活又是如何導入教學中的呢?這就要依賴時政熱點或者是新聞熱點,它們的有效運用使學生獲得時代最前沿的信息資源,他們就會對社會現象有公正客觀的態度,此時學生的認知、分析等各項能力均得到明顯提升。例如,在(蘇教版八年級)《自立自強》的教學中,教師開展“列舉經典人物,彰顯自強風范”的主題活動,學生通過搜集時政資料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那么時政熱點在思品教學活動的有效滲入,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形成堅韌不拔的品格。在(蘇教版八年級)《學會負責》的教學中,教師引用的時政熱點是去年召開的“兩會”所倡導的提高空氣質量的問題,使學生樹立“綠色生活”“綠色出行”的生存意識,在此基礎上學生就能更快地吸收教材知識。教師通過對學生傳授“言不信者,行不果”、“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這樣的優良傳統,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一諾千金的含義,此時他們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本單元“承諾的分量”的思品教學課程。
時政熱點在初中思品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寬了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正確地認識以及分析新聞要素,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其身心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到時政熱點應用的重大意義,將社會焦點話題、黨中央傳達的文件政策廣泛應用于教學中,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得到綜合發展的同時取得一定的教學成績。
[1]林麗紅.淺談時政熱點在思品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5.
[2]汪文鋒.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導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