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美
(吉林省長春市第103中學校)
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的困境與出路
王美
(吉林省長春市第103中學校)
在初中各學科開展新課程改革以來,初中英語教學的課堂模式已經有所變化,教學設計等越來越與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相結合,在課堂模式上重點是圍繞學生的學習,不再以教師的灌輸教學為重,教師在英語課堂上變成了輔助者和引導者。同時,豐富多彩的時代氣息進入了課堂學習,但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還存在較多不足之處,針對英語教學的困境提出改進措施,以實現新課改的預期成效。
初中英語;教學;新課改;策略
我校初中英語在進行新課程改革前對教材選用方面進行了研究,選用了和學生的特點緊密相連、編排方面比較能體現學生能力發展的教材。雖然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教書已經不再是教教材,但是重用教材仍然是實現教與學并存、知識與能力共進的一個好措施。同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校緊緊跟隨英語學科的新課改思路和新課程標準,力求在教學中突出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主人翁地位,教師多從輔助和幫助的角度進行教學引導。
我校初中英語教學組的教師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以聽課、調研、問答等形式整理教學結構、歸納總結新課改模式下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其主要集中在教師的觀念、課程結構等方面,教學改革的步伐還需堅定向前。
1.顛倒教與學的主次地位
在傳統經驗教學的影響下,初中英語課堂上很多教師的思想沒有及時跟隨新課改進行轉變,仍然把“教”的地位看得非常重要,長期把教學當成課堂主要旋律,把學生的“學”放在第二位,能力的發展更是被忽略。在整個教學中,老師灌輸的模式普遍存在,這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觀學習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要,不少教師從主觀看待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教學很少和學生交流,掌握真實的學情。在我校初中英語教學中,有不少教師因為學生無法自學掌握知識就只從自己的角度進行教學,而不考慮從學生的角度想辦法引導學生逐步主動分析問題,掌握英語知識和應用能力。
2.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模糊
在初中英語教材上,教師應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設計探究活動,這些對于學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現能力等的發展是比較重要的,部分教師認為課標上沒有標明重要性的就忽略而過,這對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發展是不利的。
3.針對性查漏補缺環節缺失
在新課改重點要求的學習與能力同步發展方面,初中英語教學的課堂變得比較開放,很多學生因為基礎較弱,出現了知識漏洞,造成了嚴重的偏科現象。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卻沒有專門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的環節。學生的知識有漏洞,最終其能力發展也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
結合學校學生的情況和教學情況,初中英語教學為了走出困境,實現在新課改道路上的奮勇前進,需要采取下列一些改進策略:
1.教和學緊密結合
整個新課改要求中多處體現了對教學的要求,教與學結合成為必然趨勢。一般來說,在學期開學前做教學計劃、設計教案、學案等,這個過程應該針對重難點和發展學生能力的活動安排做詳細計劃。在英語課堂中安排更多的課程做好更多活動和練習,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態度。同時,在學案中編排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和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練習題、活動題等。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該創設一個民主的、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引導學生競相發表自己對于探究問題或現象、規律的看法,讓學生在相互的交流中掌握重難點知識,培養自己動手動腦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在進行單詞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用學案第一頁展示某單詞相關的圖片幫助學生形象記憶,也可以用順口溜等形式幫助學生進行感官認識,構建一個吸引學生興趣,探究性認識單詞的學習環境。
2.取舍結合,提高教材利用效率
讀書、教書的內容在新課改影響下已經發生了改變,教材所有的英語知識內容不可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而是需要由教師在課前做好取舍,把該補充的課外內容做好補充,把學生能自學的和需要教師重點引導的區分開,把不必要的內容刪掉。這樣,打破原封不動的舊傳統教學,靈活地進行變動,通過變革實現教學結構和課堂結構的創新。
3.注重探究性教學與日常教學結合
在英語探究教學前,教師應該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比如,探究的英文閱讀材料等。然后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多指導學生探究學習的步驟,防止出現學生因為單詞、語法等問題無從下手,或者貪圖玩耍,偷懶現象。只有有目的地做好準備才能有目標、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掌握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應用和表達能力。
總之,初中英語教學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有了很多思想、結構等的變化,同時很多的問題和不足也制約新課改在初中英語實際教學中的推進,這需要教師多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靈活的改進策略。
[1]李美娜,張娜,王玉蘭.新課標下初中英語課前導入策略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1.
[2]張明國.試論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教學改革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0(23).
·編輯楊國蓉